首页 > 灵异恐怖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144章 大佬的安排:媒体公关处理

第144章 大佬的安排:媒体公关处理(2/2)

目录

下午4点,《公益时报》记者抵达贵州苗族合作社,直播采访李阿婆刺绣过程。镜头里,李阿婆展示了店铺定制的百鸟裙绣品,指着上面的“万字纹”说:“这个花纹要一针一针绣,机器绣不出这么活的线条。我上个月卖了20件绣品,赚了6800元,都存起来给孙子交学费了。”直播在线人数突破50万,不少网友留言:“原来手作背后有这么多故事,造谣的人太可恶了!”

第二天,“公益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30位网友代表走进店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查看公益基金的银行流水、合作社的订单合同,甚至通过视频连线与王师傅、陈姐互动。“这是我们上个月采购的竹编工具发票,金额3200元,对应王师傅合作社的3个徒弟培训使用。”江屿拿着凭证向网友讲解,“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合作社申请、店铺审核、顾氏集团监督三步流程,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活动现场,顾衍之亲自到场,与网友代表交流:“公益项目的生命力在于透明与信任,我们欢迎所有善意的监督,但绝不容忍恶意的造谣。未来,我们会成立‘公益监督委员会’,邀请媒体代表、法律专家、网友代表共同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监督会议,发布《公益基金使用报告》,从制度上保障公益透明。”

与此同时,法务团队传来消息:5家收到律师函的营销号中,已有4家删除不实内容,并发布公开道歉声明;剩余1家虽删除内容,但拒绝道歉,法务团队已向当地法院提交起诉状,法院已正式立案。公关团队将《律师函》《立案通知书》扫描件同步至各大平台,话题#公益商店起诉造谣营销号#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突破800万,不少网友留言支持:“就该这样,不能让造谣者肆无忌惮!”

第五天,#非遗手作进校园#话题阅读量突破1.2亿。陆星辞带着竹编茶杯走进市实验小学,教孩子们编简单的竹丝书签;周明远教授向孩子们展示古籍中的手作图谱,讲解“竹编技艺在宋代的发展”。这些内容通过学校官方账号、本地教育台同步传播,进一步强化了“手作公益=文化传承”的正向认知,彻底挤压了负面舆论的传播空间。

一周后,陈曦打开舆情监测报告,数据显示:“乡村手作公益商店”相关负面信息占比从之前的35%降至0.8%,正面信息占比提升至82%;各大平台搜索关键词,首页均为澄清声明、深度报道与公益活动内容;店铺线上订单量环比增长40%,其中30%的顾客表示“因看到透明的公益模式,特意来支持”。

系统面板在此时弹出提示,金色的光晕格外醒目:“检测到顾衍之通过调动集团公关、法务、媒体资源,制定并执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媒体公关方案,彻底解决负面舆论危机,深度践行‘全方位守护公益初心’的承诺,情感联结与公益信任度显着提升。顾衍之好感度+10(当前251\/100),触发‘舆论安全屏障’效果——后续项目遭遇恶意造谣时,平台将优先推送官方澄清信息,负面内容传播速度降低60%,删除效率提升40%;同步解锁‘国家级公益项目媒体合作资源’,可优先对接中央级媒体宣传,助力项目公信力升级。”

陈曦拨通顾衍之的电话,声音里满是感激:“这次真的谢谢你,从方案制定到执行落地,每一步都考虑得特别周全,不仅澄清了谣言,还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公益模式。”

顾衍之的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一丝温和:“公益项目脆弱又珍贵,需要用心保护。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调动资源解决问题,建立制度防范风险。以后有任何媒体公关问题,不用犹豫,直接联系李曼团队,他们会全力协助。顾氏集团会一直是你最坚实的后盾,让公益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挂了电话,陈曦看着窗外阳光下的店铺招牌,突然明白:顾衍之的“媒体公关安排”,从来不是简单的“灭火”,而是从根源上为公益项目筑起一道“安全屏障”——用权威证据粉碎谣言,用正向内容引导认知,用法律手段震慑恶意,用透明制度赢得信任。这份守护,让“乡村手作公益”不仅能抵御风雨,更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更多手作者的梦想被看见、被尊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