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教授的“忠犬预告”:专属课程定制(1/2)
“乡村教师进修计划”首批教师培训结业仪式举办的前一周,陈曦正在整理教师反馈问卷,系统面板的“忠犬预告”板块突然弹出一条带着深棕色书卷图标的提示,字体比以往更显厚重,瞬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周明远·教育赋能预告】24小时后(明日上午9:30),周明远教授将携带‘乡村教育定制课程体系’到访工作室,核心内容:针对‘生态计划’覆盖学校的差异化需求,定制‘基础素养+乡土特色’双轨课程,含12套教案、8个实践活动方案,同步带来‘师范大学实习生定向输送计划’,计划与宿主确定课程试点学校及实习生对接细节。”
陈曦盯着“定制课程体系”“双轨课程”的字眼,指尖不自觉地停在键盘上——周教授是师范大学乡村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平时不仅要授课、带研究生,还承担着国家级乡村教育研究项目,时间本就紧张。他竟愿意为“生态计划”专门定制课程,还要协调实习生定向输送,这份投入远超普通的“学术支持”。
她翻出之前周教授帮忙整理的“乡村教育案例集”,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还清晰可见——某所学校适合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某所学校可利用当地山林资源开发“自然探索课”,每个建议都精准贴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当时她只觉得周教授专业严谨,现在看来,这份“严谨”背后,早已为定制课程埋下了伏笔。
第二天上午9点20分,陈曦刚把工作室的会客区整理好,就听到楼下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周教授提着一个深棕色的帆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还夹着几本书,头发比上次见面时多了些白发,却依旧精神矍铄。“抱歉,路上遇到个学生请教问题,来晚了几分钟。”他把帆布包放在桌上,从里面拿出一个保温杯,“知道你最近总喝凉咖啡,特意给你带了点我老家的红茶,温胃,泡着喝很方便。”
陈曦接过保温杯,刚想道谢,周教授已经打开帆布包,拿出一叠装订整齐的教案:“这就是‘乡村教育定制课程体系’,你看,我把课程分成了‘基础素养’和‘乡土特色’两部分。基础素养部分涵盖语文、数学的趣味教学方法,比如用乡村孩子熟悉的‘玉米计数’教数学;乡土特色部分则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定制,比如山区学校的‘山林自然课’、水乡学校的‘渔业文化课’。”
他翻开其中一本《山林自然课教案》,里面不仅有详细的教学目标、流程,还夹着几张他亲自去山区拍摄的植物照片:“这些照片可以打印出来给孩子们当教材,下周我带研究生去山区采集标本,还能给孩子们带点实物教具。另外,每个教案后面都附了‘教师指导手册’,标注了难点、易错点,就算是新老师也能快速上手。”
陈曦看着教案里细致的标注,心里满是感动:“周教授,您为了这些课程,肯定花了很多时间吧?”
“前后准备了三个多月。”周教授笑着说,从帆布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是“实践活动方案”,“这8个实践活动,比如‘乡村文化调研’‘校园种植园’,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课堂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上次去银杏村小学,看到孩子们在操场边种了蔬菜,就想着可以把‘种植’融入数学(测量生长高度)、科学(观察植物变化)课程,这样学习才有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