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82章 偏殿论道同理想,中枢重整立参政

第482章 偏殿论道同理想,中枢重整立参政(1/2)

目录

一、暖阁叙旧:炭火映盏话初心

开武三年冬十月十二,燕京紫宸宫偏殿暖阁内,银丝炭在鎏金狻猊铜炉中噼啪作响,迸溅的火星坠落在青砖上,转瞬化作一缕青烟。案头摆着整套天青色汝窑茶具,茶汤蒸腾的雾气中,松萝茶香裹挟着炭火暖意,氤氲成一片朦胧 —— 这新茶是柴熙诲特意命人从江南加急运来,正是赵普当年辅佐太祖赵匡胤时最爱的茶品。

暖阁四壁不见龙纹锦绣,反而贴满泛黄的前朝文书:后唐藩镇叛乱的加急战报抄本泛着陈旧的血色朱批,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时的朝臣奏议墨迹斑驳,燕朝收藩镇时李重进、张永德等人的归降书还带着未褪的朱砂印。最醒目的是一幅摊开的《五代藩镇割据图》,密密麻麻的红圈如累累伤疤,标记着七十年来因战乱荒废的州县,其中 “魏博” 二字被反复描摹,洇出深深的折痕。

赵普身着素色葛布长衫,垂眸凝视那幅地图,指尖无意识摩挲着 “魏博” 字样。记忆如潮水翻涌 —— 后唐年间,正是魏博藩镇混战,父亲背着年幼的他一路南逃,树皮草根充饥,破庙残垣栖身,差点饿死在荒郊野外。这些尘封的往事,此刻竟在跳动的烛火中鲜活起来。

柴熙诲执起茶盏,动作自然得如同寻常友人:“赵相且尝尝,今岁江南头茬新茶,可还合你当年在汴梁的口味?” 他并未急着切入正题,反而指着满壁文书喟叹:“这些五代旧档,每翻阅一次,便想起寿州求学时,陈太傅讲述藩镇之乱的场景。那时我便立誓,定要终结这乱世,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赵普接过茶盏,温热的瓷壁熨帖着手心,却驱不散心中寒意。他抬眼望去,年轻帝王的眼中没有赵氏兄弟的猜忌阴鸷,只有纯粹的济世之光。“陛下深夜召见,恐不止为品茶吧?” 话音未落,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已漫上心头。

二、初心剖白:半生抱负付东流

赵普陷入长久的沉默,目光穿过窗棂,落在漫天飞雪中。雪花簌簌落在冰花窗棂上,转瞬融成水痕,恰似他半生飘零的理想。“陛下,臣出身寒门,幼年因藩镇混战颠沛流离。” 他的声音沙哑如老木,“路遇饿殍遍野,目睹兵匪劫掠,那时便立志,若得掌权,定要还天下太平。”

他颤抖着指尖抚过 “杯酒释兵权” 的奏议,朱批的锋芒仿佛还带着当年的锐意:“太祖信任臣时,‘杯酒释兵权’顺利推行,石守信、高怀德等人交出兵权。可到了晚年,他猜忌日重,功臣贬谪,文官掣肘,‘强干弱枝’终究未能尽善。”

提及赵光义,赵普的声音陡然低沉:“太宗继位后,暴戾嗜杀更胜。为固皇位不择手段,曹彬等忠臣被弃,沧州一战,十万将士因他的刚愎指挥埋骨沙场。臣劝他休养生息,他却穷兵黩武,搜刮民脂,太祖基业毁于一旦。” 说到此处,这位两朝老臣眼中泛起泪光,“汴梁城破时,臣吞毒求死,并非忠于赵氏,只是绝望于理想的破灭。”

柴熙诲静静聆听,眸中满是理解与共鸣。他缓步走到赵普面前,声音坚定如金石:“赵相的理想,亦是朕的毕生所求。朕收藩镇时,未杀李重进、张永德,反而厚待封爵;设政学、军学,正是为了制衡权力;推行均税法,只为让百姓吃饱穿暖。” 他指向案头《藩镇收权考》,密密麻麻的记录见证着新政的温和与智慧,“朕用人不疑,除了负隅顽抗的赵光义,从未妄杀一人。赵相,可愿助朕实现这太平盛世?”

三、心防瓦解:同途相携望太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