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朝堂分野争功赏,两派对立隐危机(2/2)
散朝钟声未落,紫宸殿外已泾渭分明。窦仪捧着新拟的《河北民生善后策》紧跟陈琅,范质笑言:“太傅,明日府上备了薄酒,还请赏光。” 陈琅一一颔首,脚步却缓,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远处武将簇拥的银甲身影上,神色晦暗难辨。
另一头,王全斌拍着柴熙诲肩膀:“大都督,甲字军扩编两万,火器增补之事,末将这就去军器局督办!” 李继隆递上沧州布防图:“殿下,河北军务还请您定夺。” 柴熙诲边走边议,所经之处,禁军士兵纷纷躬身高呼 “大都督千岁”,银甲在夕照下熠熠生辉。
两拨人在宫门前错身而过,文臣的谈笑与武将的甲鸣交织,却透着刺骨疏离。陈琅抬手拦住欲上前开道的随从,盯着柴熙诲远去的背影,再低头看手中的民生策,忽觉金陵的冬风,比河北战场的霜刃更冷。
柴熙诲瞥见人群中的陈琅,却未作停留。他明白,今日这场 “分野”,不过是朝堂裂变的序章。文官与武将分庭抗礼,皇帝居中调和,看似稳固的大周朝堂,实则已如薄冰上的危楼。
四、洛阳窥隙:孤臣闻变谋再起,旧部暗待乱局生
与此同时,洛阳某处深宅书房内,赵普执盏静听亲信周均密报:“…… 陈琅加封太傅主掌民生,柴熙诲任河北大都督统领兵权,文武两派散朝时各行其道,形同陌路。”
茶杯重重磕在案上,茶水在《南朝文武名册》上晕开墨痕。赵普猛然攥住周均手腕:“你再说一遍!文武分裂?”
“正是!” 周均压低声音,“文官唯陈琅马首是瞻,武将只认柴熙诲号令,柴宗训居中调停,反倒令裂痕更深!”
赵普霍然起身,在书房来回踱步,皱纹里都漾着笑意:“好!好!陈琅重民政而轻兵权,柴熙诲掌兵戈却疏民生,两虎相争,皇帝难制 —— 这便是天赐良机!”
他的手指重重戳在舆图上沧州与金陵之间:“柴熙诲手握重兵岂会甘居人下?陈琅坐镇中枢必防兵权旁落!柴宗训越想平衡,裂痕便越大。你即刻联络军学暗桩,就说‘南朝内斗正酣,若能挑唆陈、柴反目,赵宋可收复河北’!”
周均领命欲行,却被赵普叫住:“记住,务必隐去痕迹,让他们以为是自发冲突。唯有让陈琅以为是柴熙诲挑衅,柴熙诲认定是陈琅打压,这裂痕才会深不见底!”
看着周均消失在夜色中,赵普饮尽凉透的茶汤。茶虽寒,心中却燃起燎原之火 —— 南朝文武相斗,正是他搅动风云的绝佳时机。崇德四年的这个腊月,金陵的朝堂暗涌与洛阳的阴谋算计,正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缓缓收紧,将大周拖入未知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