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32章 朝堂分野争功赏,两派对立隐危机

第432章 朝堂分野争功赏,两派对立隐危机(1/2)

目录

一、紫宸议功:文臣力挺护国公,武将争拥兵马帅

崇德四年腊月十二,金陵紫宸殿内,鎏金铜炉吞吐着龙涎香雾,却化不开凝滞如铅的空气。今日朝会只议一事 —— 为河北大捷论功行赏,可群臣甫一开口,剑拔弩张之势便轰然爆开。

窦仪踏碎死寂,玄色朝服扫过金砖,躬身捧起厚重账册:“陛下!河北之胜,首功当推齐王陈琅!朝市司三倍高价尽收赵宋十五万石粮储,显通金钞令宋钱贬值九成断其军饷,十二万流民得赈稳固民心。此‘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策,当封‘护国文公’,赐食邑千户,以彰勋劳!”

文官们如群雁应和,范质、李谷接连出列:“窦御史所言极是!若无齐王釜底抽薪之谋,纵使甲字军火器精良,亦难破赵宋铁壁!护国文公之衔,实至名归!”

“一派胡言!” 韩令坤甲叶铿锵,震得蟠龙柱嗡嗡作响,“狼牙关两万敌军伏尸遍野,沧州城下万余赵军弃戈而降,五城光复、五万精锐尽歼,零战损的千古奇功,全赖宁王殿下亲率甲字军浴血奋战!当封‘兵马大元帅’总揽兵权,方能告慰将士忠魂!”

武将们轰然响应,王全斌高举朝笏:“臣附议!若不是宁王以突火弩破阵,赵军困兽犹斗,岂能轻易就范?总领兵权非宁王莫属!”

文臣引经据典,搬出《周律》强调 “粮草为三军命脉”;武将拍击甲胄,历数 “沙场定乾坤” 的赫赫战功。柴宗训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龙椅螭纹,目光在陈琅的素色锦袍与柴熙诲的冷银甲胄间游移 —— 这两人,一个是维系国本的定海神针,一个是震慑外敌的出鞘利剑,稍有偏废,朝堂便要地动山摇。

陈琅立在文官前列,眉目沉静似观局外人;柴熙诲置身武将群中,银甲映着烛火寒芒,虽未发一言,眼中难掩期待之色。他深知,此刻的沉默,才是让拥护者愈发激昂的最佳利器。

二、天子折中:太傅加衔慰文臣,大都督印授武将

日影在蟠龙柱间悄然挪移,争执如沸鼎愈演愈烈。柴宗训猛地拍案,龙纹御案震颤间,铜鹤香炉簌簌落灰:“够了!齐王断敌粮道,宁王破敌于阵,皆是朕的擎天玉柱!” 他起身时,十二旒冕冠叮当作响,“礼部即刻拟旨 ——”

旨意如利刃劈开喧嚣。陈琅卸下大都督印信,却捧起太傅金印,螭龙纽在掌心泛着温润光泽,恍惚间又回到六年前先帝托孤的雪夜。而柴熙诲接过虎符,尚未焐热便将甲字军收归麾下,“便宜行事” 的旨意刚落,他已目含锋芒扫视文臣:“臣定当厉兵秣马,教契丹小儿望风而逃!”

暮鼓初响,群臣退散。陈琅摩挲着印绶上凝结的霜气,看柴熙诲的披风在暮色中猎猎如旗。这场看似皆大欢喜的分封,实则将文武裂痕钉入朝堂肌理 —— 掌民政者扼住国之命脉,握兵权者掌控北方雄师,大周的天平,早已在暗流中倾斜。

三、散朝分野:文官围贺太傅府,武将簇拥大都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