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429章 宁王威盛传南北,齐相功隐守孤灯

第429章 宁王威盛传南北,齐相功隐守孤灯(1/2)

目录

一、流言沸南北:十一岁战神震寰宇,契丹遣使贺大捷

崇德四年仲冬,朔风裹雪自燕赵驰向江南,所过之处,一则消息如惊雷炸响 ——“大周宁王柴熙诲,年方十一,镇沧州而统甲字军,零战损破河北,歼敌五万,复濠、泗、沧、德、冀五城,赵宋精锐尽丧!”

汴梁茶肆间,醒木拍案声震屋瓦。说书人折扇猛击长案,铜铃在寒风中叮当作响:“列位看官!且说沧州城头,宁王身披玄铁鳞甲,腰间‘破阵’玉牌映得雪光发红。但见他朱笔一挥,十架投石机轰然转动,特制陶罐裹着硫磺硝石破空而出,曹彬军寨顿时化作火海!八十架突火弩更是排成雁行阵,铁砂喷射时竟在半空织成密网,黄河冰面浮尸如落叶漂流!” 茶客们拍案而起,显通钞在掌心攥出褶皱:“掌柜温酒,为河北前线宁王贺!” 更有热血汉子当场解下佩刀,要投军追随少年元帅。

十一月十二日,契丹使者耶律图鲁窘的车队抵达金陵城外十里。百余名骑士护送着装满毡帐、良驹的雕花马车,车轮碾过冻硬的官道,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紫宸殿内,耶律图鲁窘摘下貂皮大氅,额头沁出冷汗:“大周天子麾下少年帅才,实乃天命所归!契丹愿以部族半数马匹为聘,缔盟约共拒赵宋。我主深知宁王雄图,一旦出大漠直捣临潢府,契丹百年基业恐成齑粉,故但求宁王北进时,容我部族一线生机。”” 这番示弱之辞,惊得殿前侍卫握刀的手微微发颤。

沧州大营内,柴熙诲正踩着满地霜花巡阅突火弩操练。甲字军将士腰间的 “宁王所赐” 银章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附近百姓自发组成的劳军队伍捧着热粥围在辕门外。一名降卒偷偷用匕首在甲胄刻 “宁” 字,被校尉撞见不仅未受责罚,反而获赠酒肉。副将李继隆呈上金陵密信,柴熙诲瞥了眼信上龙飞凤舞的嘉奖,随手丢进火盆:“传令加练半时辰,盟约靠刀锋铸就,非使者巧舌可得。” 言罢,他跃马扬枪,银枪如游龙般洞穿三十步外木靶,枪尖挑着靶心在风中猎猎作响。

二、大营立碑:战术铭石显锋芒,经济隐功无人提

十一月望日,沧州演武场旌旗蔽日。四名壮汉青筋暴起,才将丈高青石稳稳立住。此石采自太行深处,表面打磨得能照见人影,正面 “甲字军河北破敌功臣碑” 八个大字,是翰林学士连夜写就的颜体楷书,背面密密麻麻刻着柴熙诲的战策。

立碑仪式上,柴熙诲身着玄铁札甲,七星剑在腰际随着步伐轻响。他接过金铲时,将士们突然齐声高呼 “宁王千岁”,声浪震得黄河冰面簌簌落雪。军学助教周彦挤到近前,压低声音道:“殿下,齐王爷经济战功不可没,朝市司高价收粮致赵宋粮尽,禁军饥寒自溃,碑上应留一笔。”

柴熙诲握剑的指节瞬间发白,寒声道:“此碑铭将士血汗、记战策精妙。经济调度属后方,朝市司自有账册,无需刻石。” 话音未落,四周鸦雀无声。远处粮囤旁,陈琅之子陈恪正在核点粮账,笔尖悬在 “沧州粮储八万石” 上方迟迟未落。他想起父亲在金陵周旋的日日夜夜,与契丹使者讨价还价时被茶盏烫出的水泡,此刻却只能化作账本上的数字。

三、朝市司孤影:账册满页皆实绩,无人问津守冷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