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御驾巡营起分歧,兄弟异路隐风波(2/2)
柴熙诲望着他的背影,银甲上的阳光渐渐被云层遮住。他抬手抹了把脸,指尖触到冰凉的汗,才发觉自己刚才竟有些激动。身后传来脚步声,是李继隆跑了过来,喘着粗气道:“殿下,陛下他……”
“没事。” 柴熙诲打断他,目光重新落回跑圈的将士身上,“接着练,少跑一步,都按军法处置。” 李继隆看着他紧绷的侧脸,没再多说,转身归队去了。
校场角落的槐树下,楚无声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裹在黑色劲装里,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待柴宗训的身影消失在辕门外,才悄然后退,往齐王府去。
齐王府书房里,陈琅正翻着《孙子兵法》,案上摊着楚无声送来的甲字营训练记录。听到脚步声,他没抬头,只淡淡道:“陛下去军学了?”
“是。” 楚无声躬身禀报,“陛下见将士带伤跑圈,与荣王起了争执,荣王以‘契丹寇边、赵军嗜杀’反驳,陛下无言以对,拂袖而回。”
陈琅翻书的手顿了顿,指尖停在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一句上。他沉吟片刻,问道:“李重进那边有动静吗?”
“护驾军的斥候近日常往军学附近走,” 楚无声低声道,“听说李继隆将护驾军的梯冲图谱给了荣王,李重进虽没明说,却让儿子李继筠去了趟军学,说是‘探望侄子’,实则是去看荣王的练兵情况。”
陈琅点了点头,目光望向窗外。军学的方向隐隐传来跑圈的脚步声,那声音整齐却沉重,像敲在南周的根基上。“陛下仁厚,是百姓之福,却未必是乱世之幸;荣王严苛,是强军之需,却也藏着隐患。” 他轻声道,“这兄弟二人,一个守着仁心,一个握着刀刃,走的路,怕是要岔开了。”
楚无声没接话。他知道,这岔开的不只是兄弟二人的路,更是南周朝堂的两条心 —— 一边是陛下的仁政固本,一边是荣王的铁血强军,将来若遇大事,这分歧怕是要酿成大患。
暮色渐浓时,柴宗训回到了皇宫。他没去紫宸殿,反而去了御书房,翻出先帝柴荣留下的旧档。其中一页记着 “显德六年,契丹寇瀛州,杀掠吏民数千”,墨迹早已发黑,却仍透着刺骨的寒意。柴宗训盯着那行字,忽然想起柴熙诲的话,胸口竟有些发闷。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军学的方向,那里已亮起灯火,隐约能看见跑动的人影。他知道弟弟没错,却也放不下心中的仁厚;他想护着百姓,却也明白,没有能打仗的兵,仁厚不过是泡影。
这夜,金陵城的风比往常更冷。军学的跑圈声、皇宫的孤灯、齐王府的翻书声,交织在夜色里,像一张越拉越紧的弦 —— 兄弟二人的理念,终究是在乱世的寒风里,彻底走岔了。而这岔路的尽头,藏着南周未来的命运,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并肩北伐的荣光,还是同室操戈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