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回黄金年代 > 第101章 房奴的压力与缓解

第101章 房奴的压力与缓解(1/2)

目录

4 月,风裹着槐花香,漫进园丁小区的青砖胡同。沈浩背着书包拐进 2 号楼巷口时,远远就看见自家小卖部的玻璃门敞着道缝,暖黄的灯光漏出来,映着父亲沈建国俯在柜台上的身影 —— 那姿势他太熟悉了,准是又在对着账本琢磨。

小卖部货架沿墙摆了三排,左边是橘子汽水、花生糖这类零食,中间码着洗衣粉、肥皂盒,右边最窄的一格挤着几盒蒙灰的铅笔橡皮,还是去年沈浩上初一时剩下的货。沈建国总说 “小店要守着本分”,进货只敢按季度来,每笔支出都在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连 “进白糖两斤,花 3 块 6” 都用红笔标了日期。

沈浩推门进去时,搪瓷算盘的珠子还在 “噼里啪啦” 响。沈建国抬头见是他,把算盘往账本旁一推,指尖在 “本月房贷 800 元” 那行字上敲了敲:“刚算完三月的流水,卖货赚了 620 块,加上家里存的,还房贷倒够,但你妈说想给你姥姥扯块布做春衫,你下月又要订《数学周报》,钱得掐着数花才稳当。”

账本摊开在柜台上,页脚都磨得起毛了。沈浩扫了眼,每笔支出都用蓝笔写得工工整整:“进饼干两箱,48 元”“换灯泡两个,5 元”“补塑料袋一卷,2 元”,最后在页边画了个小圈,写着 “余钱 312 元”—— 父亲总爱这么记,不是缺这点钱,是习惯把每一分都码得明明白白,像他摆弄货架上的罐头,必须摆得齐整才安心。

“爸,我姥姥的布不用急,她去年的春衫还能穿。” 沈浩把书包往柜台上放,指尖蹭过那几盒旧橡皮,突然想起上周末路过晓雅书屋的场景 —— 放学时学生挤在柜台前买教辅,有人举着钱问 “有没有笔记本”,林叔叔只能摆手说 “得去街口文具店”。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按了回去 —— 他得用更妥帖的方式说,不能像个毛躁的小孩。

玻璃门 “叮铃” 响了一声,苏晴抱着物理错题本走进来,发梢沾着片槐花瓣。“沈叔叔,我来买块橡皮,晓雅说她的擦破页了。” 她弯腰在货架最窄的格里翻找,指尖扫过蒙灰的铅笔盒,突然抬头:“沈叔叔,您看咱们小卖部能不能多进点文具啊?刚才从书屋过来,有好几个同学买完教辅,还得跑老远买笔记本,咱们离得近,要是摆上晨光的铅笔、格子本,肯定方便。”

沈建国没立刻接话,手指又勾住了账本的页角。他不是不心动,只是惯了稳妥 —— 进新货要压钱,万一卖不动就砸手里了。

“爸,我觉得苏晴说得可行。” 沈浩适时开口,“我上周看了货架,现在的橡皮还是去年的老款,擦着容易掉渣,进新的肯定好卖。而且文具成本低,晨光的铅笔一盒 10 支才 3 块 5,笔记本一本进价 5 毛,咱们卖 1 块,利润能有一半。就算卖不完,我和晓雅、苏晴自己也能用,不浪费。”

这话让沈建国愣了愣。他知道儿子平时心思细,却没料到会算得这么清楚 —— 连进价和利润都摸得门清,倒不像个 13 岁的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