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明信片里的暖意(1/2)
1997 年的冬至刚过,县城就飘了场细碎的雪。胡同里的煤烟味混着雪粒的寒气,在空气里织成一层灰蒙蒙的雾。沈浩蹲在 “小浩小卖部” 的柜台后,膝盖上摊着张皱巴巴的磁带进货单,指尖反复摩挲着 “刘德华磁带 20 盘” 那行字,指腹把纸面都蹭得发毛 —— 上个月兴冲冲从市里进的货,到现在只卖出去 5 盘,连本钱的零头都没回够。柜台玻璃上贴着的 “磁带八折” 红色海报,边角被寒风卷得翘起来,像只耷拉着翅膀的麻雀,连海报上刘德华的笑脸都显得没了精神。
“又在愁磁带卖不动啊?” 门口传来苏晴的声音,带着点被风吹红的鼻音。她拎着个蓝布包,包角沾着点雪粒,手里还提着个油纸袋,袋口飘出糖炒栗子的甜香,是刚从胡同口张大爷的铁桶里买的,“我昨天放学绕路去县电影院,看见旁边的音像店门口摆了台银灰色的 Vcd 机,老板正放着王菲的《人间》V,围了一圈人看。我凑过去问,老板说现在年轻人都爱买 Vcd,既能听又能看,谁还耐烦捧着磁带机啊?”
沈浩抬头时,苏晴已经把油纸袋递到他面前。他接过袋子,指尖碰到袋壁的温度,暖得能驱散膝盖上的凉意。“可咱们小卖部大半货架都堆着磁带,” 他捏起柜台里的一盘刘德华磁带,塑料外壳凉得硌手,“再卖不出去,这个月不仅赚不到钱,连下次进货的本钱都要悬了。” 话音刚落,晓雅就蹦蹦跳跳地走进来,脖子上的红围巾沾着雪沫子,一进门就把围巾往下扯了扯,露出冻得通红的脸颊:“沈浩、晴姐!我刚从学校回来,班里同学都在说攒钱买 Vcd 碟呢!尤其是王菲的《人间》,大家都说想看看她在 V 里穿白裙子的样子,连我的刘德华钥匙扣,都有人说‘现在谁还挂这个呀’。” 她说着晃了晃书包上的钥匙扣,金属片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却有点落寞的响声。
苏晴在柜台边的小凳子上坐下,小心翼翼地剥开一颗栗子。栗子壳上的绒毛沾在她指尖,她对着手心吹了吹,再把温热的果肉递到沈浩面前:“我倒有个主意,咱们别死盯着磁带了。你想啊,马上要放寒假,初三的学长学姐开春就要毕业,初一初二的也开始互相写留言、留纪念,咱们不如进点明星明信片和同学录?” 她从蓝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硬壳小本子,封面是淡粉色的,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字迹,“这是我上周问的 —— 我问了咱们班 12 个同学,还有晓雅班的 8 个,80% 都想要四大天王、王菲、周慧敏的明信片,同学录要带彩页的,最好能贴一寸照片,还得有‘好友档案’‘毕业留言’的栏位,这样才够意思。” 说到这儿,她目光扫过货架上的磁带,突然顿了顿,“对了,咱们不是还有不少四大天王的磁带吗?说不定能跟明信片搭着卖 —— 买明星明信片的同学,肯定也喜欢听他们的歌,磁带小巧,放书包里随时能听,比 Vcd 机方便多了。”
沈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凑过去盯着小本子看,又转头瞥了眼磁带货架:“这个主意太妙了!既卖了明信片,又能清磁带库存!” 他拍了下大腿,手里的栗子壳都差点掉在地上,“明信片和同学录成本低,还不怕过时 —— 就算放到来年毕业季,照样能卖。你问过进价没?磁带咱们就按原价降点,买两套管明信片送一张,或者买磁带送小贴纸,肯定有人要!” 苏晴点头,指尖轻轻点在 “同学录” 那行字旁边的小备注上:“我托文具店的刘叔问了他市里的批发商,同学录进价 3 块钱一本,是硬壳封面的,里面有 10 张彩页,还送一张星星贴纸;明信片 1 块钱一套,一套 10 张,都是今年最火的明星 —— 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的‘四大天王’套组,还有王菲、周慧敏的单人套,刘叔说这几种上个月在别的县城卖断货了。磁带咱们剩下 15 盘,就按 5 块钱一盘卖,买两盘送一套对应明星的明信片,或者买一套明信片满 2 套,加 3 块钱就能换购一盘磁带,这样肯定能清完。”
“那咱们进多少?” 晓雅凑到柜台边,把书包往旁边一放,露出里面的语文课本,课本封面上还贴着张旧的刘德华明信片,“我去咱们小区宣传!张奶奶家的孙女在初三(1)班,上次我去送酱油,听见她跟同学打电话说‘还没买到好看的同学录’;还有王婶家的儿子,天天在院子里哼《忘情水》,肯定想要刘德华的明信片和磁带!对了,张奶奶的老伴李爷爷,上次还跟我说他那台收音机只能听磁带,想买两盘老歌的,咱们不是还有两盘邓丽君的磁带吗?正好卖给李爷爷!”
沈浩略一琢磨,拍板道:“同学录进 200 本,万一不够还能补;明信片进 300 套,其中刘德华和王菲的各多要 50 套 —— 你俩都说同学爱这俩,肯定错不了。磁带咱们今天就整理出来,按歌手分类,刘德华的放一堆,张学友的放一堆,邓丽君的单独放,再贴张小纸条写清楚活动。明天我去市里进货,晴姐你负责整理货架,把磁带挪到明信片旁边,方便搭着卖;晓雅你就按你说的,去小区里挨家问问,尤其是跟李爷爷提提邓丽君的磁带,咱们争取寒假前把磁带和新货都卖完!” 苏晴把剥好的栗子挨个放进沈浩的手心,自己也捏着一颗慢慢嚼,栗子的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 还好想到搭售的主意,既能帮沈浩清库存,又能多赚点钱,比自己物理考了 90 分还开心。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沈浩就揣着用手绢包了三层的 500 块钱出门了。县城的长途车站笼罩在薄雾里,绿色的中巴车停在路边,车身上印着 “县城 — 市里 6:30 发车” 的白色字样,车窗上凝着层薄霜。沈浩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把装钱的手绢塞进内兜,手一直按在上面,生怕出什么岔子。车开起来时,车轮碾过结了薄冰的路面,发出 “咯吱咯吱” 的响,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去市里进货的小商贩,手里都拎着鼓鼓囊囊的布包。
与此同时,苏晴已经在小卖部忙活开了。她从家里带来块干净的抹布,把每盘磁带的外壳都擦得锃亮 —— 之前堆在货架上落了层灰,现在擦干净了,塑料壳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她把磁带按歌手分类,刘德华的 10 盘放在左边,紧挨着刘德华的明信片堆;张学友的 3 盘放在中间,对着张学友的明信片;邓丽君的 2 盘放在右边,旁边还特意写了张黄色的小纸条:“长辈最爱!邓丽君经典老歌磁带,5 元 \/ 盘,送怀旧贴纸一张”。她还在柜台中间摆了个小牌子,用红笔写着活动:“买两盘明星磁带,送对应明星明信片一套;买明星明信片满 2 套,加 3 元换购同款磁带一盘”,牌子
晓雅也没闲着,她背着个装着磁带样品的小布包,先去了张奶奶家。张奶奶正坐在炉子边织毛衣,李爷爷戴着老花镜在旁边听收音机,收音机里正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李爷爷!” 晓雅凑过去,掏出邓丽君的磁带,“您看,我们小卖部有邓丽君的磁带,就是您爱听的老歌,5 块钱一盘,还送您一张怀旧贴纸呢!” 李爷爷摘下老花镜,接过磁带翻来覆去地看,笑着说:“好啊好啊!我这收音机就缺盘新磁带,天天听那盘都快磨坏了,给我来两盘!” 张奶奶也笑着说:“正好我孙女要同学录,再给我来两本同学录,两套管刘德华的明信片,能不能按活动送盘磁带啊?” 晓雅赶紧点头:“能!您买两本同学录加两套明信片,正好能加 3 块钱换购一盘刘德华的磁带,特别划算!” 这一趟,晓雅就卖了 2 盘邓丽君磁带、2 本同学录、2 套明信片,还换购了 1 盘刘德华磁带,手里攥着钱,跑得更有劲了。
到了市里的批发市场,更是热闹得让人眼花缭乱。各个摊位前都挂着彩色的招牌,“文具批发”“音像制品”“日用百货” 的字样在晨光里晃得人眼晕。沈浩熟门熟路地找到刘叔推荐的批发商 —— 一个留着寸头、穿着蓝色工装服的中年男人,摊位上堆着高高的笔记本和明信片。“小同学,你可算来了!” 批发商看见他,笑着递过一本厚厚的样品册,“刚到的新货,你看这个王菲的明信片,是她上个月演唱会的造型,还有这个‘四大天王’的同学录,里面夹着仿签名照,上周刚到 200 本,已经卖出去一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