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340章 这坡修得,比登天还讲究

第340章 这坡修得,比登天还讲究(2/2)

目录

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苏念安再次取出桑皮纸,将今日的进展一笔笔描下。

她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坡。

这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悄悄打开的一扇门。

斜坡落成那日,杏花村的晨雾还未散尽,第一缕阳光便已温柔地洒在那条泛着微光的陶粒路面上。

新铺的坡道不宽,却平整如砥,两侧浅槽笔直延伸,像大地睁开的眼睛,静静迎候每一个脚步迟缓的身影。

村东陈阿婆推着独轮车颤巍巍而来,车上堆满嫩绿秋葵,叶尖还挂着露水。

她刚到坡底,几个孩子就从柴房后头窜出,拦在路口,齐声喊:“讲一件照亮别人的事,才能上坡!”

人群哄笑,有人打趣:“这群小崽子,连门槛都学会收‘过路费’了?”

阿婆却不恼,扶了扶头巾,略一思索,笑道:“前日夜里下霜,巷口结了冰,我怕娃儿们摔跤,就把灶灰全撒上去了。”

话音未落,孩子们已拍手欢呼:“放行——!”

笑声中,独轮车缓缓推上斜坡,车轮稳稳卡进导槽,无一丝打滑。

阿婆背影佝偻,可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她没回头,却眼角微湿——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觉得,这村子真有了“路”。

自此,每日清晨,斜坡下总有老弱病残者陆续到来。

瘸腿的王叔推着药碾子来换苏家特制的发酵豆豉;失语的小桃坐着罗十七亲手改的木轮椅,由弟弟推着来取腌萝卜条;就连镇上那位从不踏足乡野的盲眼老琴师,也在徒弟搀扶下摸黑走来,只为尝一口“能让人心暖起来”的酸笋汤。

没人再被挡在门外。

也没人再需要被人背着进来。

黄昏时分,苏晚晴才从试验田回来。

她脚上泥泞未洗,腰背酸痛得几乎直不起身——今日试种的新稻秧需精确控温,她守了一整天。

远远望见自家院门前那条泛着微光的斜坡,她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孙儿正骑在罗十七肩头,咯咯笑着往坡顶挂一盏新菌灯。

灯罩是陶捏的燕子形,双翼舒展,仿佛下一瞬就要飞入暮色。

罗十七虽拄着拐,站得却稳,仰头叮嘱:“挂高些,让远处也能瞧见。”

苏晚晴看着,忽觉鼻尖发酸,眼眶发热。

她迅速低头,假装整理裙摆,想悄悄进屋避过这份柔软。

可一只微凉的手轻轻拉住了她的袖角。

她回头,是谢云书。

他不知何时已坐在檐下的竹席上,手中仍捻着一味晒干的草药,目光却落在地面——那里,旧门槛被彻底铲平,只余一道浅浅凹痕,像岁月刻下的伤疤,沉默地横在新坡起点之下。

“你看,”他声音很轻,像是说给她听,又像是说给过往的自己,“那道凹痕还在。”

苏晚晴望着那道痕迹,心头猛地一震。

当年她背着咳血的“媳妇”冲进家门,膝盖狠狠磕在这道门槛上,裂了皮,渗了血,却死也不松手。

那一夜风雪如刀,而她只知道:不能停,一停,人就没了。

如今,门槛已去,坡道已成,连最脆弱的人都能安然通行。

她点头,嗓音微哑:“但它再也不会绊倒任何人了。”

谢云书侧目看她,眸光深邃如夜潭,唇角极轻地扬了一下。

那一瞬,苏晚晴竟在他眼中看到了久违的释然,仿佛压在心底多年的千斤巨石,终于有了一丝松动的缝隙。

远处钟鼓声响起,是李小豆带着灯守队巡夜归来。

少年们踏着整齐步伐,歌声清亮划破暮色:

“坡长路远不怕晚,有人为你留灯暖——”

尾音悠扬,落入炊烟袅袅的村落深处。

苏晚晴站在自家门前,望着那盏展翅欲飞的燕形菌灯,忽然觉得,这座曾让她绝望的贫瘠山村,竟真的被他们一点一点,焐热了。

夜风拂过,灶台方向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青烟,细而不断,气味微腥,却不呛人。

她皱了皱眉,转身欲查。

可还没迈步,就听见苏念安的声音从灶口传来:“阿奶,火候到了。”

她蹲在灶前,小脸被火光映得通红,眼睛却紧盯着那一缕升起的烟,一眨不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