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 > 第42章 性命双修说,孙思邈共鸣

第42章 性命双修说,孙思邈共鸣(1/2)

目录

玄都观的晨雾还未散尽,叶法善已在观星台打坐。石桌上的青铜罗盘泛着冷光,指针随着北斗星的轨迹微微颤动,像极了他此刻的心绪——自长安论道归来,“重玄”之理虽已入门,却总觉雷法的“性”与“命”之间,隔着一层未捅破的窗纸。成玄英推门进来时,见他指尖凝着一丝雷气却迟迟不发,笑道:“性不定,则命难驭,你这雷气躁得很呐。”

叶法善收了功,指尖的淡蓝电光瞬间隐去,留下一缕焦糊气:“晚辈总觉得,召雷时心念稍动,雷气便易失控,像是马拉的车没了缰绳。”

“那是你把‘性’与‘命’拆成了两件事。”成玄英递过一杯药茶,水汽氤氲中带着艾草的清香,“城西兴唐观的孙思邈道长,精研医道与内丹,他的‘性命双修’之说,或许能解你惑。”

提及孙思邈,叶法善早有耳闻。这位年过六旬的道长不仅医术冠绝长安,更将医理与道法相融,提出“治身如治国,养性如安邦”的理念。他当下便备了些秦岭特产的野山参,踏着晨露赶往兴唐观。

兴唐观的药圃比观门更显眼,畦垄间种着丹参、黄芩、防风,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晨光,像撒了一地碎银。药圃中央的石碾旁,一位老者正弯腰翻晒药材,灰布道袍上沾着泥土,银丝般的胡须垂在胸前,手里的木耙翻动间,带着股草木的清苦气。

“是叶道长吧?”老者转过身,目光比晨光更清亮,“成玄英昨日托人捎信,说你要来。”正是孙思邈。

叶法善连忙上前行礼,将山参递上:“晚辈久仰道长大名,今日特来请教。”

孙思邈笑着摆摆手,引他到药圃旁的竹棚下坐下。棚下石桌上摆着三枚银针、一卷医案,还有半盏没喝完的药茶。“请教谈不上,”他指着棚外的何首乌,“你看这药,藤茎攀附而上(性),块根深埋土中(命),缺了藤,块根难见天日;少了根,藤茎无处扎根。性命本是一体,哪能拆开来修?”

叶法善心中一动:“晚辈练雷法时,总想着‘性’是心念,‘命’是雷气,以为只要心念够静、雷气够强便成,难道错了?”

“倒也不算错,只是偏了。”孙思邈拿起桌上的医案,翻开一页,上面画着人体经络图,“你看这经络,气血运行是‘命’,心神调控是‘性’。若心神浮躁(性不稳),气血便会逆行;若气血虚亏(命不足),心神也难安宁。就像你召雷时,雷气(命)再盛,心念(性)一乱,便如洪水破堤;反之,心念再静,雷气虚弱,也不过是微风拂草。”

他取过银针,在阳光下晃了晃:“这针能治病,靠的是针尖的锐(命),更靠持针者的稳(性)。当年我为唐太宗治头风,针入百会穴时,手若抖半分,便是性命之忧。雷法亦然,性是掌舵的手,命是破浪的船,缺一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