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 > 第10章 格物致知意,科仪换新诠

第10章 格物致知意,科仪换新诠(2/2)

目录

叶法善却道:“晚辈用的是午时的阳水(经日照的水),冲去浮灰,再放在通风处晾干,既洁净又不易腐坏。神明见供品干净,想必也会更悦纳。”他边说边将稻碗放在坛场西侧的风口,果然半个时辰便晾干了,米粒反而更显莹白。

练“焚香仪”时,叶法善又有新发现。《道门科范秘要》说“香要三炷,呈品字,火要明,烟要直”,他观察到,香灰直立、烟气不散,往往是在空气流动稳定时——若坛场门窗紧闭,气流紊乱,烟便会歪斜;若保持微风从东侧入、西侧出,形成对流,烟自然笔直。

“道长您看,”叶法善调整了坛场的门窗,让晨从东窗入,穿坛而过,从西窗出,再点燃三炷香,果然烟气如三根银线,笔直向上,“烟气直,非因神意,实因气流顺。只要保持坛场空气对流稳定,香灰便不易倒,烟气也更规整。”

王道宗看着笔直的烟气,眼中满是惊奇。他练了数十年焚香,总以为烟气直是“心诚则灵”,却没想过是“气流”的缘故。“你这脑子,倒真能从石头里看出花来。”老道笑道,“按你这法子,往后设坛岂不是更易成?”

“正是。”叶法善取出纸笔,画出坛场气流示意图,“比如‘雷法坛’要聚阳气,可将坛设在上坡处,让南风(属阳)顺坡而上;‘祈雨坛’要纳阴气,可设在低洼处,让北风(属阴)汇聚。这与科仪中的‘方位择吉’,其实是一回事,不过是用‘气流’‘地势’说透了罢了。”

午后练“鼓乐配合仪”,叶法善发现编钟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其频率竟与人体五脏的共振频率隐隐相合:宫音厚重,振及脾胃;商音清亮,动及肺腑;角音婉转,牵及肝胆……他试着在“安神仪”中多用宫音编钟,果然让人更易平静;在“驱邪仪”中加重商音,听着便觉清爽提神。

“这乐律不仅合天地,更合人身。”叶法善对王道宗道,“就像医者用药,针对不同病症选不同药材;科仪用乐,也可针对不同目的选不同音,比如安抚亡魂用羽音(对应肾,主静),祈福用角音(对应肝,主生),这样效果或许更好。”

王道宗让小道士取来病患的记录——前日有个农妇因惊悸失眠,在坛前听了“安神仪”的乐声,竟睡了安稳觉。老道翻看记录,那日的乐声果然以羽音为主。“你这说法,怕是真能让科仪更有用。”他望着叶法善笔下的“五音对应五脏图”,忽然明白,这年轻人带来的,不是对古法的颠覆,而是用一种新的“理”,让那些看似玄奥的科仪,变得更实在、更易把握。

夕阳西下时,叶法善整理着新批注的科仪抄本,上面既有“禹步坐标图”,也有“香灰直立气流分析”,还有“五音共振表”。他知道,自己用现代科学的眼光解构科仪,并非要否定“灵力”“神明”,而是想找到其中“可重复、可操作”的规律——就像古人发现“钻木取火”,既知“摩擦生热”的理,也敬“火神”的意,两者本就可以共存。

藏经阁的烛火再次亮起,叶法善望着窗外的星空,忽然觉得,无论是现代的科学,还是古代的道法,或许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理解世界,运用规律。而他要做的,便是踩着这两条路,让古老的科仪,在新的认知里,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