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 > 第8章 法器鸣清越,乐律合道音

第8章 法器鸣清越,乐律合道音(2/2)

目录

他示范着轻摇铜铃,手腕小幅度转动,铃声绵长,像月光洒在湖面;重摇时手腕发力,铃声急促密集,似急雨打在芭蕉叶上。“你听,这声音里有灵力,”王道宗把铃递给叶法善,“急时如火星迸溅,能惊退邪祟;缓时如月华流淌,可安抚神魂。”

叶法善摇响铜铃,却总找不准节奏:要么摇得太急,步还在震位,铃声已乱成一团;要么太慢,脚已踏到艮位,铃声还拖着长音。王道宗便让他先练“铃与步合”:踏“乾位”时轻摇三下,声如“宫”音(低音);踩“坤位”时重摇两下,声似“羽”音(高音)。他还取来一支玉笛,吹起简单的五音旋律,让叶法善跟着节奏摇铃,笛声清亮,铃声清脆,倒像一曲简单的合奏。

练了两个时辰,叶法善的铃声才渐渐与步法相合,急缓有度:踏“离位”时摇得急促,配合“南方火德”的咒文;踩“坎位”时摇得舒缓,应和“北方水神”的祝词。此时王道宗又敲响编钟,“宫”音钟体厚重,敲之如雷贯耳;“角”音钟体小巧,击之如雏鸟鸣唱,与铜铃的清越相和,在室内织成一张音网。

“乐律者,天地之音也。”王道宗指着《道门科范秘要》中“科仪乐律篇”,“古人观天地运转、万物生长,创‘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行:宫音应土,商音应金,角音应木,徵音应火,羽音应水。科仪中鼓乐,要合‘道音’,五音齐鸣,方能感通五行之气。”

他指着一页批注:“你看,‘三清祈福仪’用角音起,因春属木,主生;‘开度亡魂仪’用羽音落,因冬属水,主藏。就连敲钟的次数都有讲究——祈福敲九声,应‘九天’;驱邪敲五声,合‘五雷’;度亡敲七声,配‘北斗七星’。”

叶法善试着敲响“徵音”钟,钟声明快,果然让人想起火焰跳动的画面;再敲“羽音”钟,声音幽远,仿佛能看到水流潺潺。“明日起,每日辰时练剑,午时摇铃,申时敲钟,”王道宗收起编钟的木槌,“三个月后,法器自会‘听你号令’——你想让剑带多少灵力,铃响几分急缓,钟鸣几成高低,它们便会应你心意。”

夕阳西下时,法器室的钟铃之声仍未停歇。叶法善握着桃木剑,剑尖斜指地面,左手摇着铜铃,脚步踩着禹步的方位,嘴里念着简单的咒文。剑风带动铃声,铃声应和钟声,三者交织成一股流动的能量,让室内的檀香烟气都顺着这股能量盘旋上升,久久不散。

他忽然明白:法器不是死物,是灵力的“扩音器”,能把体内微弱的灵力放大数倍;乐律不是杂音,是天地的“密码”,能让无形的灵力化作可感的声音,与天地共鸣。唯有熟稔于心,才能在科仪中“以器载道,以音通神”,让每一剑、每一铃、每一钟,都成为连接人与天地的桥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