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心照不宣(2/2)
在仅有他们二人的书房内,当就事论事讨论时,苏璃不再刻意使用“奴婢”或“臣妾”这样的自称。她开始习惯性地省略,或者用更中性的“我”来替代。起初还有些忐忑,但云昭对此毫无表示,仿佛理所当然。
有一次,她就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奏章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涉及组织架构调整的建议,云昭听完,沉默片刻,忽然道:“此法虽有些…惊世骇俗,但思路值得斟酌。” 他用的不是“爱卿此法”,也不是“才人所言”,而是直接评价“此法”。
苏璃几乎是下意识地回应:“任何改革总会伴随争议,关键是看长远效益是否大于阵痛。” 她说完,才意识到自己不仅省略了自称,语气也过于平等直接,近乎现代同事间的交流。
云昭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严肃,提笔在奏章上批注起来。
(云昭内心oS:*阵痛…效益…苏璃,你露出的马脚越来越多了。不过,这样说话,倒是省心。*)
苏璃看着他专注批阅的侧脸,心中那份最初的局促和敬畏,渐渐被一种奇异的安定感取代。她知道,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他们达成了一种超越时代的默契。他是皇帝,她是才人,这是无法改变的外在身份。但在灵魂层面,他们是平等的,是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同类”。
当然,一旦有第三人在场,无论是太监、宫女还是偶尔前来禀事的大臣,苏璃立刻会恢复恭谨的姿态,自称“奴婢”或“臣妾”,行礼如仪。云昭也会瞬间切换回那个威严莫测的帝王。
他们都清楚,在这个时代,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完全随心所欲。根深蒂固的礼法、无数双窥探的眼睛,都构成了无形的枷锁。公开的平等是奢望,甚至是取祸之道。但在这间书房里,在这心照不宣的沉默与夹杂着现代术语的对话中,他们为自己开辟了一小片自由的天地。
这微妙的张力,这无言的默契,成了他们之间最深的秘密,也是连接两个孤独灵魂最坚韧的纽带。墨香依旧,奏章如山,但紫宸殿书房内的世界,已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