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杂智部总序(2/2)
二、核心启示:不拒小智,善化杂智;实用为要,兼容为上
这一思路对现代学习成长、问题解决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智慧兼容\/不设边界:学习智慧、借鉴经验时,别轻易否定“非主流”的方法或小技巧。杂智虽“杂”,却可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说明“兼容各类智慧,才能拓宽解决问题的路径”;
- 辨证看待\/注重转化:面对“小伎俩”“小聪明”,不必一味排斥,重点看如何引导和使用。把狡黠转化为应变技巧,把小伎俩升级为实用方法,体现了“辨证看待事物,善用转化思维,能让‘杂’的价值最大化”;
- 实用为先\/不务虚浮: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有用”,而非“正统”或“宏大”。鸡鸣狗盗虽小,却能救孟尝君,说明“实用的智慧才是真智慧,不必拘泥于形式是否高尚”;
- 善用为要\/掌控主导:智慧本身无好坏,使用者的取向决定其效果。无论是正统智慧还是杂智,关键在于守住正道、灵活运用,说明“掌控使用的方向,才能让各类智慧为己所用,而非被智慧所困”。
简单说就是:“杂智非无用,兼容方为宗。正邪能转化,善用即成功。”
【原文】杂智部总序
冯子曰:“智何以名杂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无取于狡,而正智或反为狡者困;大智无取于小,而大智或反为小者欺。破其狡,则正者胜矣;识其小,则大者又胜矣。况狡而归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一饧也,夷以娱老,跖以脂户,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龟乎也,或以战胜封,或不免于洴澼雱,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杂智具而天下无余智矣。难之者曰:大智若愚,是不有余智乎?吾应之曰:“政唯无余智,乃可以有余智。太山而却撮土,河海而辞涓流,则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鸡鸣狗盗,卒免孟尝,为薛上客,顾用之何如耳。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谓正且大者,不反为不善用智者之贱乎?是故以杂智终其篇焉。得其智、化其杂也可,略其杂、采其智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