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闺智之二《雄略》24 吕母(1/2)
吕母:西汉“复仇女王”!散尽千金召亡命,怒斩酷吏报子仇
王莽执政时期,琅琊郡海曲县有位吕母,她的儿子在县里当小吏,就因为犯了点小过错,竟然被县令随便杀了。吕母满心怨恨,一门心思要找县令报仇雪恨。
吕母娘家原本家底丰厚,她干脆扩大酿酒规模,酿出醇香的好酒,又买来大量刀剑和衣物。年轻人来买酒,她总是豪爽地多给,从不计较价钱;有人衣服破旧,她就直接送新衣服,连成本都不问。就这么过了好几年,吕母的家产全花光了。那些受过她恩惠的年轻人,心里过意不去,打算一起凑钱报答她。
吕母却哭着说:“我之前对你们这么好,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县令冤枉杀害了我的儿子。你们愿意可怜我,帮我报仇吗?”年轻人都被她的悲愤和勇气打动,纷纷拍着胸脯答应帮忙。吕母很快召集了几千名逃亡的壮士,她亲自自称“将军”,率领这支队伍攻破了海曲县城,活捉了那个县令。
吕母当面一条条列举县令的罪状,县衙里的官吏们都吓得跪地磕头,请求饶县令一命。吕母怒斥道:“我的儿子罪不至死,却被他冤枉杀害!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求情的!”说完,就下令斩杀了县令,把他的头颅带到儿子的坟前祭奠。之后,吕母没有自立门户,而是带着这支起义队伍,归顺了当时的起义军首领刘盆子(格局比单纯复仇更高!)。
冯梦龙点评:世上竟有这样了不起的奇女子,那些凶狠残暴的官吏,或许能从中稍微得到警醒吧!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以“散财结恩+义愤聚势”,报子仇、顺时势,终成大义
吕母能成功复仇并成势,核心逻辑是“子遭枉杀后,不逞匹夫之勇,而是以家产为资本,通过‘厚待少年、布施恩惠’凝聚人心,将个人私仇转化为群体义愤,聚众起兵攻破县城、手刃仇人,最终顺应时势归顺起义军,完成‘复仇+顺势’的双重升级”:
- 隐忍布局:儿子被杀后不盲目反抗,利用自家丰厚家产,长期以“赠酒、送衣”的方式积累人脉,为复仇铺垫力量;
- 义愤聚势:在财尽之际坦诚复仇诉求,将“个人恩惠”转化为“群体义举”,激发年轻人的侠气与正义感,快速组建武装力量;
- 精准复仇:抓住时机起兵破城,活捉县令后细数罪状,以“杀人偿命”的正当性斩杀仇人,既报私仇,又合公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