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继承千亿遗产后,我靠预知躺赢全 > 第132章 星辰科技AI+新能源!未来布局

第132章 星辰科技AI+新能源!未来布局(1/2)

目录

第132章:星辰科技AI+新能源!未来布局

五月十二下午2点,沪市临港新区的星辰科技“未来实验室”如同一座悬浮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金属秘境。整栋建筑由碳纤维与超白光伏玻璃构成,穹顶的光伏玻璃能将70%的阳光转化为电能,余下的30%则透过特殊镀膜,在实验室内部投下一片柔和的、带着淡蓝色光晕的天光。

实验室中央,直径三米的全息投影台正无声运转,淡蓝色的数据流如发光的溪流,在台面上蜿蜒、汇聚,最终凝结成一个立体的“能源网络”模型。二十余名研发人员身着白色防静电服,头戴嵌着微型显示屏的智能头盔,指尖在虚拟操作屏上划出一道道流光——他们正在调试的“智能能源大脑”算法,每一次参数微调,都可能影响全球能源行业的未来走向。

实验室东侧的巨型电子屏足有五层楼高,上面实时刷新着全球能源网络图谱:红色的脉络代表传统电网的负荷分布,像一条条拥堵的血管;绿色的节点是星瀚新能源已落地的光伏电站,在地图上闪烁着希望的微光;而那些刚刚被标注为紫色的光点,正是即将接入“智能能源网络”的首批试点区域,它们散落在中国、非洲、东南亚,像一颗颗等待被点亮的星辰。

“林总到了!”实验室管理员的声音压得极低,却还是让所有研发人员瞬间停下了动作。

全息投影台旁,林晚身着一身浅灰色的科技感工装,工装的左胸处绣着星辰科技的“星芒”logo,右袖则别着晚星国际的“星辰”徽章——这是她作为双领域掌舵人的独特标识。她手里的黑色平板屏幕熄灭着,没人知道,里面存储的是她通过“预知金手指”整理出的《2025-2030全球能源行业趋势白皮书》,其中关于“AI+新能源将引发行业革命”的预判,比市场主流观点提前了整整三年。

跟在她身后的顾云裳也穿着同款工装,怀里抱着的一叠研发图纸边缘,印着醒目的“智能能源网络V1.0”字样,纸张上还残留着铅笔灰的痕迹,那是她和团队熬了三个通宵的证明。顾云裳的母亲是林晚母亲的大学室友,这份渊源让她们从商业伙伴变成了可以托付后背的挚友,此刻她看向林晚的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笃定。

“进度比预想的还快。”林晚的指尖轻轻触碰全息投影台,原本零散的数据流瞬间如百川归海,汇聚成一个精密运转的“智能能源网络”模型——模型的核心是一颗蓝色的“AI能源大脑”,它通过无数条银色细线,连接着城市里的家庭住宅、工业园区的工厂车间,甚至非洲草原上的小型光伏电站。数据在细线上飞速流转,“家庭用电峰值预测”“工厂光伏供电优化”“偏远地区储能调配”等字样在模型上交替闪烁。

顾云裳上前一步,指着模型中“家庭住宅”的节点,语气难掩兴奋:“林总您看,我们的AI算法已经能精准到‘一户一策’了。就拿沪市的试点小区来说,AI通过分析住户的作息习惯、电器使用频率,能提前24小时预判用电峰值。上周六早8点,系统自动让小区储能电池释放了30%的电量,不仅避开了电网的早高峰,还让住户的电费账单降了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