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创业讲座!扶持新人(2/2)
男生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还时不时点头,显然被这番话点醒了。台下的提问声越来越踊跃,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举手递上纸条,助理把纸条递给林晚后,她轻声念出内容:“林总您好,我是应届生,现在拿到了互联网大厂的产品岗offer,还有一家做智慧农业的初创公司邀请我加入,薪资差了将近一半,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您能给我点方向吗?”
林晚看着纸条,思考了几秒,语气真诚:“没有绝对的‘好选择’,只有‘适合你的选择’。如果你想快速学习体系化的工作方法,熟悉成熟的业务流程,大厂确实是好平台——它能帮你建立‘行业认知框架’,让你知道‘专业的事该怎么干’。但如果你对某个细分领域特别感兴趣,比如‘智慧农业’,想在短时间内接触从‘产品设计’到‘落地推广’的全流程,初创公司可能更适合你——我当年就放弃了一家年薪20万的能源大厂offer,去了一家只有5人的光伏小公司,因为我知道,在那里我能亲手摸到行业的‘根’,能跟着老板去电站一线,能参与从0到1的产品打磨。”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若有所思的学生,补充道:“记住,选赛道比选薪资重要,长期成长比短期收益重要。十年后你回头看,不会因为‘当年少赚了几万块’后悔,却可能因为‘错过了一个能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机会’遗憾。”
讲座进行到一半,林晚突然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另一本更旧的笔记本——这本是她大学时的实习笔记,淡蓝色的封皮上印着江城大学的校徽,里面夹着几张泛黄的火车票,有去北京的、去上海的,都是当年她去外地实习时留下的。“这是我大学三年级的实习笔记,上面记着我跑过的每一家企业、遇到的每一个技术问题,还有很多现在看来很‘幼稚’的创业想法。”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用铅笔画的“校园二手书循环计划”草图,图上还标注了“收书点”“消毒流程”“线上交易平台”等环节,“当时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还拉着两个同学想落地,但因为没做调研,不知道学生更需要‘精准匹配教材’而非‘泛泛回收’,最后因为没人买单,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台下的学生们纷纷凑过来看,坐在第一排的女生甚至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些。有人小声跟身边同学说:“原来林总大学时也有过没做成的项目”,眼里的“崇拜感”中多了几分“亲切感”——原来行业大佬也不是“一路顺风顺水”,也有过“试错失败”的经历。
11点40分,互动环节结束,林晚重新站回舞台中央,身后的ppt切换到“星辰科技创业扶持计划”的页面,上面清晰写着“每年投入500万,支持江城大学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指导与资源对接”。“我知道,现在的你们可能会焦虑,会怕‘试错成本太高’,会担心‘自己不够优秀’,甚至会因为‘身边人都有了明确方向’而慌了神。”她的声音变得格外温柔,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但我想告诉大家,我当年比你们更迷茫,手里只有2万块,连‘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唯一的‘优势’就是‘敢闯敢拼’——敢在别人说‘光伏行业没前途’时坚持;敢在研发遇阻、资金快耗尽时,把仅剩的钱全部投进实验室;敢在赚到第一桶金时,拿出一半成立晚晴基金,去做看似‘不赚钱’的公益。”
她抬手拢了拢耳边的碎发,目光坚定地望着台下:“年轻人最大的资本,从来不是‘有钱有资源’,而是有时间、有精力去试错,去积累经验,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不用怕走得慢,只要方向对,哪怕每天只前进一小步,也是在靠近目标。未来,星辰科技不仅会设立‘江城大学创业扶持基金’,还会开放研发中心的实习名额,让大家有机会接触AI、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晚晴基金也会开放‘公益实习绿色通道’,让你们去乡村医疗站、希望小学看看,感受‘商业之外的价值’——希望你们既能靠‘能力’在行业里立足,也能靠‘初心’活得有温度。”
台下瞬间爆发出比之前更热烈的掌声,有几个学生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挥舞着手里的笔记本;后排的几个男生齐声喊“谢谢林总”,声音里满是振奋。林晚看着眼前的场景,嘴角扬起温暖的笑容,眼眶却微微泛红——她想起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坐在台下,仰望着行业前辈,心里悄悄埋下“要做有意义的事”的种子,如今,她成了那个“前辈”,能为这些年轻的种子“浇浇水、松松土”,这份成就感,比赚多少钱都更让她满足。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围着林晚不肯散去,有人递上笔记本要签名,有人拿出自己写的创业计划书,请她提修改建议,还有人分享自己的“迷茫”,希望能得到几句鼓励。林晚耐心地一一回应,在一个女生的创业计划书上写下“保持对细节的敏锐,尊重用户的真实需求,你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给一个纠结“考研还是创业”的男生建议“先明确‘为什么想创业’,如果是为了‘逃避就业’,不如先考研沉淀;如果是真的有想做的事,不妨先从‘小项目’试起”。
直到12点半,在助理的多次提醒下,林晚才终于从人群中“脱身”,手里抱着学生们送的小礼物——有手工绘制的校园风景明信片,有写满祝福的笔记本,还有一个用黏土捏的“小星辰”玩偶,可爱又暖心。她坐上返程的车,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江城大学校园,石榴花还在阳光下热烈绽放,空气中的粽叶香依旧清晰。
林晚拿出手机,给陆哲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记笔记的场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认真。她配文:“今天在江大,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原来‘传递经验’比谈成一笔大生意更开心。”没过多久,陆哲回复了一张照片:小星辰穿着端午主题的连体衣,怀里抱着一个迷你粽子玩具,正咧着嘴笑,配文:“宝宝知道妈妈今天去讲座,特意拿着粽子玩具等你回来,家里煮了你爱吃的肉粽,等你吃饭。”
车窗外的风带着淡淡的粽叶香吹进来,拂过林晚的发梢。她笑着收起手机,望着窗外的街景,心里满是暖意。她知道,这场讲座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那些被点燃的年轻梦想,或许未来会成长为新的“星辰科技”,会在AI、新能源、公益等领域续写更多“从0到1”的故事。而她能做的,就是继续搭建“桥梁”,为这些敢闯敢拼的年轻人提供一点支持,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让更多“有初心、有能力”的年轻人,能在自己热爱的赛道上,跑得更远、更稳,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