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我成了异世界唯一神明!包工头? > 第23章 畸变研究与“可控疯狂”

第23章 畸变研究与“可控疯狂”(1/2)

目录

神域内部的畸变危机,如同一场悄无声息的瘟疫,在新生与毁灭的边缘蔓延。陈默发布的紧急研究任务,在玩家群体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一部分胆大心细、热衷于探索未知的玩家(其中不少是原“艺术就是爆炸”团队的成员)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兴奋地投入了对畸变体的调查与样本采集中。而另一部分较为保守或经历过精神创伤的玩家,则对这片逐渐“诡异”的家园感到了更深的恐惧与排斥。

陈默无暇顾及所有的情绪,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源初污染”及衍生的畸变现象的研究中。他不再将“世界心核”的信息库视为需要防备的洪流,而是当作一个巨大的、记录着世界创伤与异常演化的数据库。他像一位逆向工程师,开始疯狂地解析那些混乱、扭曲的规则碎片。

在实验室(由一座破损奇观改造而成)中,他有了关键发现:

1. 污染的非纯粹毁灭性: “源初污染”并非单纯的毁灭能量,它更像是一种极其霸道、充满侵略性的 “规则改写病毒” 。它并非要抹除一切,而是要强行将接触到的规则和生命,扭曲成符合其自身逻辑的、充满混乱与攻击性的新形态。那些暗红色的能量,本质是一种高度活跃、携带特定“畸变指令”的规则信息流。

2. 畸变的“适应性”与“可引导性”: 畸变并非完全随机。它受到宿主原有特质和环境规则的影响。地精工匠的畸变偏向金属化与狂暴,可能与他们在仪式中接触的古老符文和长期从事锻造有关。玩家的体质提升与情绪失控,则与陈默微调的引力场和其灵魂(数据)特性相互作用。这意味着,畸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和引导的。

3. 潜藏的“秩序”: 在最深层的污染规则中,陈默隐约捕捉到一种极其隐晦、冰冷、与“清理程序”同源,但又更加古老、更加本质的 “秩序框架” !这“源初污染”本身,似乎也遵循着某种严苛的、近乎物理定律般的底层逻辑,只是这种逻辑与常规的生命和秩序格格不入,表现为极致的混乱与扭曲。

“就像……癌细胞的疯狂增殖,也遵循着生物学的规律……”陈默若有所思。理解了这一点,对抗乃至利用畸变,就有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玩家们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虽然代价惨重。

一支由Id为“达尔文雀”的玩家带领的小队,在捕捉一种能够喷射酸性粘液的变异蕨类植物时,意外发现这种粘液对【清扫者I型】的装甲有微弱的腐蚀效果。虽然一名队员不慎被粘液溅射,手臂皮肤发生了令人不适的角质化,但他们带回的样本为陈默的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

另一队玩家在试图驯服一只体型巨大、甲壳发生金属化异变的掘地虫时,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的战斗记录显示,这只畸变掘地虫对能量攻击有异常的抗性,其金属甲壳的构造方式,与“净化者”的装甲有某种相似之处,却又更加……“生物化”。

“它们在适应……甚至在模仿‘净化者’?”陈默震惊于这个发现。这畸变,难道还具备某种学习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