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9914章 辅西征老臣献奇策 定河中智勇安民心

第9914章 辅西征老臣献奇策 定河中智勇安民心(2/2)

目录

他走到地图前,继续分析:撒马尔罕是河中地区的中心,若能以较小的代价夺取此城,并使其真心归顺,将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影响。臣建议,先遣使招降,宣示大汗仁德,许归顺者生路。若其不降,再以兵威加之。届时,城中军民知我仁至义尽,抵抗意志必然削弱。

成吉思汗沉思良久,最终采纳了博尔术的建议。蒙古使者带着成吉思汗的谕令进入撒马尔罕,承诺只要开城投降,保证全体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虽然第一次劝降未能成功,但在蒙古军展示强大武力,连续攻破几处外围据点后,撒马尔罕守军的意志开始动摇。最终,在围城一个月后,城中部分守军发动兵变,开城投降。

占领撒马尔罕后,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处置这座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

在战后会议上,气氛异常紧张。一些将领因为攻城时遭受损失,主张按惯例进行惩戒性屠城。

守军抵抗了一个月,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一位满脸伤疤的将领激动地说,如果不加以严惩,其他城市都会效仿!

很多将领纷纷表示赞同。就在成吉思汗即将做出决定时,博尔术与耶律楚材同时站了出来。

大汗!博尔术的声音坚定而沉着,请听臣一言。撒马尔罕不仅是西方重镇,更是文明荟萃之地。城中工匠、学者云集,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啊!

他走到大殿中央,环视众将:如果我们屠城,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一片废墟。但如果我们保全这座城市,挑选其中的工匠、学者迁往东方,让他们为我们服务,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耶律楚材也补充道:博尔术大人说得对。这些工匠能制造先进的武器,学者能帮助我们治理新征服的土地。屠杀他们,就是毁掉我们自己的未来。

博尔术继续恳切陈词:大汗志在建立万世基业,不仅要征服土地,更要征服人心。留下普通百姓,让他们继续耕作、经商,这座城市就能永远成为大蒙古国的粮仓和兵库。

成吉思汗被说动了。他下令:只处决少数负隅顽抗的将领,赦免所有投降的守军,保护城中工匠和学者,普通百姓各安其业。

这个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息传开后,后续许多城市都选择不战而降,大大加快了蒙古西征的进程。博尔术的远见,为蒙古帝国保存了宝贵的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

在接下来的征战中,博尔术继续发挥稳定军心、匡正策略的作用。当蒙古军进军至阿姆河流域时,遇到了一种全新的作战环境——炎热干燥的气候、复杂的水系网络。

许多来自蒙古草原的士兵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战马也因为不适应当地的饲料而消瘦。军心开始浮动,一些士兵甚至产生了思乡情绪。

博尔术及时向成吉思汗建议:陛下,我们应该调整作战节奏。在炎热的中午休息,早晚凉爽时行军。同时学习当地人的经验,改用适合此地环境的饲料喂养战马。

他还建议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收集当地的情报和经验。我们要向被征服者学习,博尔术说,他们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统治这片土地。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征服玉龙杰赤后,面对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博尔术再次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当时有将领提议拆毁城中的图书馆,认为那些书籍都是异端邪说。

博尔术却力排众议:知识没有善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些典籍中可能包含着治理国家的智慧。他建议将这些典籍运回蒙古,并招募当地的学者进行翻译整理。

这个建议虽然当时没有被完全理解,但却为后来蒙古帝国吸收各文明精华、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统治模式奠定了基础。

西征三年,博尔术虽然年事已高,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他不仅在西征军事上屡献奇策,更在治理新征服领土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建议。

成吉思汗曾经感慨地对左右说:博尔术就像草原上的老骆驼,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在最艰难的时刻,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