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3章 玉京书会试锋芒 大都剧坛展旌旗(2/2)
而在《救风尘》的排演现场,又是另一番光景。朱帘秀为塑造好赵盼儿这个角色,特意向书会里的歌妓请教市井口吻。当她摇着团扇,眼波流转地唱出俺须是朵带刺的玫瑰时,台下妇女们欢呼雷动。某个绸缎商人的夫人看完戏后,竟直接登上戏台,将一枚玉簪插在朱帘秀鬓边:盼儿姐替我们出了口恶气!
关汉卿常常站在戏台侧幕,观察观众的反应。他发现那些精心设计的雅词反不如通俗诙谐的对白更能引起共鸣。某次《救风尘》演至赵盼儿智斗周舍的关节处,有个卖炊饼的童子突然大喊:打这负心汉!全场轰然大笑。关汉卿在后台默默记下这个场景,对杨显之感叹:市井智慧,远胜圣贤书。
粉墙论道:阴阳相济的戏剧真谛。
玉京书会的成功引来了传统文人的非议。某日,真定旧友白朴来访,二人漫步至悯忠寺古松下。这位以雅正着称的词人指着寺墙上张贴的戏单摇头:汉卿何故自弃身价,专写这些俚俗之曲?
关汉卿拾起松针,在沙地上画出杂剧结构图:仁甫兄看这《单刀会》,关羽单刀赴会是阳面,江东将士胆寒是阴面。戏文要如太极,有雅有俗方能流转不息。他引白朴至书会粉墙前,提笔绘出阴阳鱼:阳春白雪入戏,下里巴人亦入戏,方为大道。笔锋游走间,太极图渐成,又在阴阳眼中各书二字。
此时朱帘秀正带着戏班排练新编的《蝴蝶梦》,孩童们的嬉闹声与老生的苍凉唱腔奇妙地交融。白朴若有所思地望向院中:杨显之在给伶人讲解《史记》,梁进之在帮乐师调试琵琶,几个粗通文墨的市民正在抄录戏文。这番景象让他终于叹息:原来这里另有个乾坤。
暮色渐浓时,书会门前来了个特殊观众——安竺迩身着汉装,带着混血孙儿前来观剧。小男孩看得入神,竟用蒙汉夹杂的语言跟着念白。关汉卿在后台见到此景,对同伴低语:你看,这戏文竟能化作桥梁。
是夜,他在新完稿的《望江亭》扉页上题下:曲似金针度世人。窗外,大都城的万家灯火与银河遥相呼应,仿佛在见证这个由杂剧照亮的时代。玉京书会的创作热潮,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那些激荡在戏台下的泪水与欢笑,终将汇成元曲艺术的浩瀚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