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9105章 受诏命开局修新历 造仪器精微越古人

第9105章 受诏命开局修新历 造仪器精微越古人(2/2)

目录

君不见月下竹影?郭守敬取来纸伞演示,边缘模糊处谓半影,今以横梁取之中,可消此弊。随即在石圭上涂抹墨汁,当日影投射时,果然呈现前所未有的清晰边界。

这个设计在夏至日显现神效。当其他圭表因日晕产生误差时,高表投影始终稳定在七尺三寸四分。更妙的是,郭守敬在石圭上开凿的水渠,既能校平仪器,又可通过水面反光观测星月。这个巧思后来被朝鲜使节绘入《测影图说》。

札马鲁丁搬来三大箱《伊利汗天文表》的夜晚,两位天学家开始了史诗般的合作。波斯学者用沙盘画出黄道坐标系,郭守敬立即以赤道坐标回应。当两种体系在仰仪上重叠时,他们突然沉默——原来古希腊与古中国测量的本是同一片星空。

当用割圆术!郭守敬挥毫画出弧矢割圆图。他将周天分为三百八十四爻,每爻再用招差法细分。札马鲁丁则贡献出阿拉伯的,用六十进制计算弧长。当算到黄赤交角时,两种算法竟在二十三度九十分处交汇。

演算稿很快堆满三间厅堂。某夜暴雨,郭守敬突然冲进纸堆,抓起某页湿透的算稿:找到了!《纪元历》所载岁差,在此处与阿尔巴塔尼数据衔接!二人遂在雨中重校自战国至当代的四十五次岁差记录,发现若将中外数据合并,精度可提升十倍。

至元十三年(1276年)除夕,太史院举行仪器落成典礼。忽必烈穿行在简仪、仰仪、玲珑仪之间,突然在高表前驻足:此物令朕想起成吉思汗的苏鲁锭。郭守敬立即回应:天地之准,亦如治世之衡。

最动人的时刻在月食之夜。简仪追踪着月球轨迹,仰仪投射出食分变化,而高表的投影正好量得地球影锥的弧度。当三种仪器数据完全吻合时,札马鲁丁用波斯语吟诵:智慧之泉终将汇成大海。

此后三年间,这里产生的观测数据催生了划时代的《授时历》。其中关于黄赤交角变化、岁差常数等发现,直到明末仍领先世界。而郭守敬在简仪基座暗格留下的校验规,至今仍是研究元代计量学的珍贵文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