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9104章 督水监巧筑通惠河 定漕渠妙算海拔差

第9104章 督水监巧筑通惠河 定漕渠妙算海拔差(1/2)

目录

1271年的燕京故地,大都新城正如火如荼地兴建。这年孟夏,郭守敬受任都水监,肩负起解决大都漕运难题的重任。当他站在积水潭畔的芦苇荡中,望着南来漕船在通州卸粮改陆运的艰辛场景,不禁想起《水经注》中漕渠四塞,转输维艰的记载。

通惠河工程最艰难处,在於如何让漕船跨越三十丈的海拔落差。传统连续闸需开凿大量土方,郭守敬却提出惊世骇俗的逐段爬升法。他在沙盘上用黏土塑造地形,演示着创新方案:每里设闸,闸闸相衔,如登天梯。

当工部官员质疑此法过于繁琐时,郭守敬取来西域商人进贡的玻璃器皿,注入染色的清水。只见他逐层抬升器皿,水流竟如灵蛇般蜿蜒而上。连通之器他指着各容器始终保持的水位线,虽隔千山,水面自平。

最精妙的设计在闸门开合系统。他借鉴宋代《营造法式》的杠杆原理,结合波斯机械的齿轮传动,创造出自启闭闸。当水位升至特定高度,浮球触动机关,闸门便自动开启。这个设计让随行的色目工匠连称安拉的智慧。

仲夏时节,民工们在安装西直门段闸口时产生疑虑。老船工摸着仅容两船并行的闸口嘟囔:这要是漕船争道,岂不成了闷葫芦?郭守敬闻讯,当即取来枣木削制船模。

在临时开挖的试验渠中,他亲自演示双舟竞渡。只见两个枣木船模在闸口巧妙交错,船尾的舵板恰与闸墙留有三寸间隙。诸君请看,他指着水面的漩涡,放水归槽之术,激流反助船行。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在闸底铺设了带凹槽的石板。当放水测试时,水流在凹槽中形成向上的推力,使重载漕船过闸时竟轻若鸿毛。这个浮力助航的设计,后来被记载在《河防通议·闸式篇》中。

八月望日,忽必烈率百官巡幸工地。行至金闸段,正见郭守敬站在横跨河面的绳索上,手持绳尺测量闸墙垂直度。令人惊叹的是,他双脚竟不沾水,如蜻蜓点水般在河上移动。

此乃臣创悬空测量术郭守敬跃回岸上,展示特制的牛筋索桥。原来他在两岸立十丈高杆,以滑轮悬索,人坐吊篮中便可俯瞰全河。更精妙的是绳尺末端的铜锤,入水即自动展开测量翼,能精准测出河床坡度。

大汗兴致勃勃亲登索桥,见脚下漕渠如银带蜿蜒,不禁赞叹:昔鲁班造云梯,今卿制天索,皆巧夺天工!随即解下腰间镂金如意赏赐,郭守敬却奏请将如意熔铸为测量仪器的定盘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