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2章 治沣水初展经纶手 献六策直叩九重天(2/2)
更深时分,他们比较起各自仪器。郭守敬的陨铁矩尺与扎马鲁丁的铜制弧矢仪并置时,北斗七星的光辉同时在两件仪器上泛起蓝晕。回回星官忽然以波斯语吟诵:知识是散落四海的明珠,终将被智者串成项链。这个夜晚的交流,后来催生了举世闻名的大都司天台。
三个月后,玉泉山漕渠工程开工。郭守敬创造性地采用分段筑堰法,每里设调节水闸,兼取江南埭堰与波斯坎儿井之长。当渠道贯通那日,他命人放下百只漆鸦,彩鸟顺流直抵通州码头,证明航道全程畅通。
此役成就了多项技术创新:
连珠闸实现船只翻山越岭
测水铜人自动记录流量变化
转轮除沙装置保持河道深度
特别设计的十字闸更可同时通行四条货船
竣工庆典上,忽必烈特赐金束带,上嵌北斗七星宝石。郭守敬却将御赐宝石嵌于水准仪中心,此器后来成为治水官的信物。当第一艘漕船载着江南稻米驶入大都时,船工们传唱着新编的谣谚:郭公闸,神仙掐,旱魃低头水听话。
晚年的郭守敬在修订《授时历》时,仍常翻阅当年的《水利六事图》。至元二十八年巡视浙西水患,他发现某处海塘竟暗合昔年沣河工程的分级消能原理。当地老匠人不知来者身份,犹自夸耀:此法传自郭相公!
而在大都司天台,扎马鲁丁总在观测间隙向弟子讲述那个月夜。当他用新制的地球仪演示海洋环流时,总会补充:郭公治水,实乃驾驭天地之气。这两条分别治理地上水和天上河的智慧之流,最终在《元史·河渠志》中汇成不朽篇章。
至今邢台沣河畔仍立着镇水铁犀,牛角上刻着郭守敬的亲笔题铭:水非能治,因其势而导之。这九个字,正是他纵横水利与天文两大领域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