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6章 铸仪大都创新规制 测影南北证地球圆(2/2)
最精彩的论证发生在观测队归来时。赴铁勒(今蒙古北部)的官员带回北辰星出地高度四十五度的数据,而南海观测组记录的北辰星高度仅距地平五度。扎马鲁丁当众在地球仪上演示,用勾股术推算出子午线每度合二百里,这个数值与近代测量仅差十余公里。
某日朝会,有御史弹劾地圆说惑乱人心。扎马鲁丁请忽必烈移驾观星台,用新制仰仪展示月食时地球投在月面的弧形阴影。当弯刀状的暗影缓缓掠过月球表面的蛤蟆玉兔时,满朝文武尽皆默然——这直观的天象,比任何雄辩都更有说服力。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至元二十年(1283年)的日食预报。太史院呈递的三份预测产生分歧:传统历法推定的食甚时刻比回回历法晚三日,而扎马鲁丁融合中西的新算法取其中值。
日食当日,大都万人空巷。午时三刻,当初亏如期而至,食分与扎马鲁丁预言的完全吻合。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准确预报出食甚时天空将现金星——这个基于地球曲面计算的天象,让观礼的西域使节纷纷以手抚胸,用各自语言赞叹真知灼见。
忽必烈在日光复明时霍然起身,解下腰间虎纽银印赐予扎马鲁丁:回回汉儿天文,皆为大元测天。这方刻着八思巴文、汉文与波斯文的银印,成为多元文化共融的象征。此后编纂的《授时历》中,特意注明某些数据依西法改良,开创了官方历法吸收外来知识的先例。
《授时历》颁行天下后,扎马鲁丁在地球仪旁增置了七政演示仪。这个精密的铜制机构能同时演示太阳历、太阴历与伊斯兰历的对应关系,其齿轮传动装置融合了希腊水钟原理与中华漏刻技术。某次演示时,来自拂林的景教长老惊讶地发现,仪器显示的耶诞节日期与西方教会推算完全一致。
晚年的扎马鲁丁在《万象录》中写道:造仪十载,乃知天地无方;测影万里,方晓文明同源。他主持铸造的系列仪器,后来被朝鲜使节绘入《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其中地球仪的球形构图,较欧洲同类仪器早出现两个世纪。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宵节,大都百姓在鼓楼前围观新落成的万国时辰仪。当月光透过水晶主环,在石刻世界地图上投下都城时刻时,有个威尼斯商人悄悄拓下舆图——这份抄本后来飘洋过海,成为激发大航海时代的星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