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2章 使丝路携六仪东渡 觐汗廷献三历初鸣(2/2)
忽必烈离座抚摸着地球仪上的大辽疆域,突然用契丹语问:可知此仪与郭守敬所制简仪孰优?扎马鲁丁从容应答:简仪观天象如纵马草原,此仪察星辰似绣花闺阁。大汗抚掌大笑,当即敕令将回回司天台与汉儿司天台并置。
当夜下榻回回营舍,扎马鲁丁在羊脂灯下整理《行程笔记》。墨迹未干,忽闻叩门声起。来自邢州的白袍学者郭守敬携酒来访,二人就在石板地上铺开星图。郭公指着天蝎座a星问:西域称此星何名?
安塔瑞斯,意为战神之星扎马鲁丁调整地球仪演示,在马拉盖观测,其色赤如血。
《史记·天官书》谓之心宿二。郭守敬眼中闪过星辉,你我目光跨越万里,所见原是同一颗星。
这场对话持续到晨钟响起。两位天文学家比较了《授时历》与《伊利汗历表》的月历数据,发现相差不足半刻。当侍从送来早膳时,他们已用朱砂笔在《混一疆理图》上勾画出共建天文台的选址——正是后来名垂青史的大都司天台基址。
三个月后的春分祭日,忽必烈亲临观象台。扎马鲁丁与郭守敬共同演示了新研制的七政宝仪,该仪器能同时显示波斯黄道十二宫与中国二十八宿。当日月投影在刻有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双标的晷面上重合时,大汗欣然题写回汉同文匾额。
在编纂《至元大明历》的日夜,扎马鲁丁常望着书房悬挂的马拉盖星图出神。某夜他突发灵感,将纳西尔丁·图西的月球运动理论与郭守敬的招差法结合,创制出精确预测月食的月离表。这份手稿后来被朝鲜使节抄录,成为《七政算外篇》的蓝本。
历史性的合作在1271年结出硕果。当上都回回司天台与大都汉儿司天台同时观测到同一颗彗星时,两种文明的天文学终于完成对接。扎马鲁丁在观测记录末尾用波斯文补充:今东土之法与西国之术互为镜像,正如地球仪上相连的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