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8章 还俗名位极人臣 拒奢侈清贫自守(2/2)
更令朝野震动的是他对俸禄的处置。岁末清点太保府库,司仓惊见库存不及七品县令。原来他将岁俸分为三份:三成周济邢州刘氏宗族,四成资助大都府学,余者尽数投入永定河堤防。其妻关氏取自江南,某夜含泪劝道:相公纵不念妾身,也该为儿女置办田宅。
刘秉忠取《汉书》示以疏广故事: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又开箱展示多年珍藏——非金非玉,乃是各地呈报的丰收粮穗,此方传家之宝。
他的清贫在至元十年接待安南使臣时尤为动人。当异国贡使带着象牙犀角来访,只见太保府客厅悬着《耕织图》,待客茶具竟是邢州窑粗瓷。使臣暗讽:天朝上卿何简朴如此?刘秉忠命人取来大都城模型:此城所费,半出民脂。节俭非为沽名,实恐负民。安南使惭服,归国后效仿改革官制。
在权力巅峰,他始终恪守原则:不置田产、不纳姬妾、不营私党。某日皇子真金赠其西域美女,他当即转配给军中阵亡将士之子,并书《诫子诗》曰:澹泊明心镜,清贫养道根。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
晚年他更将皇帝所赐貂裘拆解,混以棉絮制成百件寒衣分赠孤老。忽必烈巡城时见乞丐身着独特拼布袄,追问方知缘由,叹谓近侍:朕有刘太保,如唐太宗有魏征,而清俭过之。
至元十一年元宵,大都灯市如昼。刘秉忠独立丽正门城楼,见万家灯火映照太液池波光,对弟子郭守敬慨叹:昔在武安山时,惟求明心见性。今见满城辉煌,方知万家安乐才是真功德。此时南城陋巷的宅院中,他的妻子正就着月光纺纱,织机声声,仿佛在续写主人未竟的《俭德录》。
这位布衣卿相的故事,随着商旅传遍四海。当马可·波罗在回忆录中记述元朝有位宰相终身住土房时,欧洲的君主们竟以为是无稽之谈。然而在大都百姓口中,永远流传着太保夜访贫户时,门前积雪上留下的那串坚定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