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4章 上《万言书》定国策 建开平城固根基(2/2)
金钉朱户映朝日
玉砌雕栏接星台
昔周室营洛邑而王业兴。他指向南方,今宋室偷安临安,正需北立雄都以示天命。突然鹰隼掠空,羽影投在沙盘上恰似舆图疆界,都城者,非独居所,乃天下人心所向。
为化解保守贵族阻力,子聪独创蒙汉合璧之策。太庙采用蒙古敖包形制,内供三皇五帝;街巷命名兼用蒙汉双语;甚至宴会也分设毡帐与殿宇两区。祭灶日大宴上,他让蒙古射手与汉人工匠同席,忽必烈见众人共饮马奶酒与黄酒,笑谓:此杯中有江山。
最令人称奇的是城市水系设计。子聪在城中开凿太一池,既合道教风水,又便蒙古战马饮水。池底暗藏机关,连通城外河流,战时可泄水御敌。某夜暴雨,老石匠见他独立堤岸观测水位,僧袍淋透仍喃喃计算:水德应运,不可过盈...
三年后开平竣工,忽必烈在万安殿大宴群臣。子聪献上城市模型时,特意指出西北角的佛寺与东南角的孔庙:释儒并尊,如车之两轮。突然模型机关转动,城墙向四面拓展——竟预示了日后大都的格局。
这座草原都城很快显现枢纽作用。色目商队在此交易江南丝绸与西域琉璃,高丽使节学习汉语准备科考,甚至连钦察汗国的使者也在观摩城市布局。某个雪夜,子聪在城楼见万家灯火如星宿落地,对弟子姚枢说:你看,文明交融处,自有光华。
而此刻的《万言书》正产生更深远影响。大理旧臣仿其制设立劝农司,邢州学子依其议重建府学,甚至远在波斯的伊利汗国,也遣使来求治国九章。当忽必烈在开平城收到世界各地贡品时,不禁对子聪感叹:当年六盘山中的菩提籽,今已成荫矣。
历史证明,这座连接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城池,不仅成为元朝建立的决定性基石,更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时代即将来临。而它的设计者始终一袭旧袈裟,在城池落成后悄悄返回经堂,继续校注那部未完成的《授时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