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4章 创立鸳鸯,台州大捷(2/2)
与此同时,戚继光大力革新装备。他深知火器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为部队配备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鸟铳(火绳枪)和佛郎机炮(后装填火炮),并专门组建了火器队。尤其是他改良的虎蹲炮,形似猛虎蹲坐,发射散弹,重量轻,便于携带,在山地和水网地带能有效压制倭寇的密集冲锋,成为戚家军的又一利器。
思想、纪律、阵法、装备——万事俱备,只欠一场真刀真枪的硬仗来检验这支新生力量的成色。
嘉靖四十年(1561)春,沉寂一时的东南海疆再起波澜。倭寇侦知戚继光主力似乎在宁波方向,以为台州防务空虚,遂集结大小船只数百艘,纠合真倭、汉奸等上万之众(实际登陆作战兵力约数千),兵分数路,大举进犯台州府辖下的桃渚、新河、健跳等地,其兵锋直指府城台州。一时间,台州沿海烽烟四起,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戚继光的军帐。
这是戚继光就任宁绍台参将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更是对他呕心沥血打造的戚家军和鸳鸯阵的终极考验。他临危不乱,展现出卓越的战略洞察力。他判断倭寇虽分路而来,但其目标必然是富庶的台州府城,且各股敌人之间缺乏有效协同。他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率领麾下主力,如猎豹般扑向入侵之敌。
一股倭寇从桃渚登陆后,劫掠至台州城外的花街。戚继光率军疾驰而至。倭寇自恃勇武,见明军人数似乎不多,依旧摆出散兵阵势,挥舞倭刀,嚎叫着冲来。戚继光立于阵中,令旗一挥,戚家军士兵迅速按照平日千百次演练的那样,结成一个个鸳鸯阵。当凶悍的倭寇冲到近前,他们惊愕地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排排待宰的羔羊,而是一面面移动的盾墙和一片令人无从下手的、晃动的狼筅丛林。他们的刀锋砍在坚实的盾牌上,或被狼筅死死缠住,而就在他们奋力挣扎时,数支冰冷的长枪已从盾牌和狼筅的缝隙中毒蛇般刺出,精准地洞穿了他们的身体。倭寇赖以成名的单兵格斗技巧,在严谨、高效、如同精密机器般的鸳鸯阵面前,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战斗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戚家军斩首数百,救出被掳百姓数千,自身伤亡极微。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股约两千人的精锐倭寇,避开大路,企图经仙居小道,迂回袭击台州。戚继光准确判断其动向,亲率一千五百名精锐,衔枚疾走,抢先一步抵达倭寇必经之路——上峰岭。他令士兵每人手执松枝一束,隐蔽于山林之间,远远望去,如同一片松林。倭寇队伍拉长,气喘吁吁地进入狭窄的山谷。待其前锋已过,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时,戚继光一声令下,山谷中“松林”骤动,战鼓擂响,杀声震天。戚家军如神兵天降,以鸳鸯阵为锋刃,将倭寇队伍截为数段。倭寇身处绝地,进退失据,队伍大乱。戚家军则凭借严整的阵型,在狭小空间内依然保持高效的杀戮。此战,倭寇被斩杀、坠崖者无数,几乎全军覆没。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 戚继光率领他的戚家军,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在台州府这片巨大的棋盘上纵横驰骋。他充分利用鸳鸯阵的灵活性和部队的高机动性,在新河、藤岭、长沙等地,与各路倭寇连续交锋。每一次战斗,鸳鸯阵都展现出其强大的适应性。在水网地带,它利用田埂限制敌人机动;在山林地区,它化整为零,以“两仪阵”清剿残敌;在遭遇战中,它能迅速展开,形成坚固的防御和反击正面。
九战,九捷!
这就是彪炳史册的 “台州九战九捷”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戚继光指挥戚家军,以伤亡仅数十人的微小代价,斩获倭寇首级数千,俘虏上千,焚溺毙命者更众,彻底粉碎了倭寇大举进犯台州的企图,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财产。
经此一役,戚家军的威名,如同惊雷,响彻东南沿海。这支从义乌矿工、农民中走出的军队,用辉煌的战绩,证明了其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倭寇闻“戚”丧胆,惊恐地称戚继光为 “戚老虎” ,再不敢轻易犯境。曾经倭患最为严重的浙江,至此基本实现了戚继光“海波平”理想的第一步。台州大捷,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辉煌胜利,更是戚继光军事思想和新式建军路线的伟大胜利,它标志着大明东南抗倭战争,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点。戚家军,这把由戚继光亲手锻造的利剑,已然出鞘,寒光凛冽,接下来,它将指向更广阔的战场——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