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3301章 将门虎子,立志戍边

第3301章 将门虎子,立志戍边(1/2)

目录

嘉靖七年的冬天,山东登州府(今蓬莱)被凛冽的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凝结在屋檐下,挂满晶莹的冰凌。在这座饱受海风侵蚀、同时也沐浴着海洋文明洗礼的古城里,一代名将戚继光,在一个世袭的武将世家呱呱坠地。他的哭声,似乎比寻常婴孩更要洪亮几分,仿佛预示着此生将与金戈铁马结下不解之缘。

其父戚景通,时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虽官阶不算顶尖,但为人刚正不阿,在军中颇有清名。他不仅武艺娴熟,弓马刀枪无一不精,更深通军政谋略,并非一介莽夫。晚年得子,他对戚继光寄予厚望,管教之严,远近皆知。戚家的府邸,没有寻常官宦之家的奢靡之气,反而处处透着一股简朴而肃穆的军旅之风。

戚继光的童年,便是在这样严格的家教和浓郁的尚武氛围中度过的。当邻家孩童还在追逐嬉闹、玩着寻常游戏时,年幼的戚继光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他最喜欢的游戏,便是在庭院中的沙土地上,用树枝划出沟壑,以泥土堆砌城垣,捡来各色瓦砾石块充作士兵与战船,排兵布阵,模拟战场交锋。他常常一蹲便是大半日,神情专注,口中念念有词,时而调兵遣将,时而蹙眉沉思,仿佛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

戚景通暗中观察,发现儿子并非胡闹,其布阵竟暗合兵法进退之理,虽显稚嫩,却已初见章法。他心中既惊且喜,知此子天赋异禀,是块难得的璞玉,须得精心雕琢。于是,他不再将戚继光仅仅视为懵懂幼童,开始亲自担当起启蒙老师的重任。

白日里,他教导戚继光读书写字,必选儒家经典与兵书战策。《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等典籍,成为戚继光启蒙识字的重要课本。戚景通不仅要求儿子背诵,更注重讲解其中的微言大义,结合历史上着名的战例,分析胜败之因。夜幕降临时,庭院中便会响起兵器破风之声,那是父亲在传授他武艺。从最基本的马步、拳脚,到复杂的刀法、枪术,戚景通一招一式都要求极严,不容丝毫懈怠。他常对儿子说:“为将者,自身若无过硬本领,何以服众?何以临阵杀敌?”

登州地处渤海之滨,既是拱卫京畿的海防重镇,也是倭寇时常侵扰的前沿。戚继光在父亲的带领下,多次登上蓬莱水城,眺望那浩瀚无垠、时而平静时而咆哮的海洋。父亲会指着远方,向他讲述海防的重要,讲述近年来倭寇日益猖獗的罪行。那些关于海盗烧杀抢掠、沿海百姓家破人亡的故事,在年幼的戚继光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那蔚蓝的大海,在他眼中,既是故乡的屏障,也潜藏着无尽的忧患。

一日,父子二人再次立于水城高台之上,但见海天一色,波涛万里。戚景通有意考较儿子日渐成长的志向,便肃容问道:“光儿,你终日读兵书,习武艺,将来欲待如何?”

年少的戚继光闻言,挺直了尚显单薄的身躯,目光炯炯,掠过脚下坚实的城墙,投向那烟波浩渺的远方。海风拂动他的衣袂,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穿透风声,清晰地落入父亲耳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这哪里是一个少年郎的寻常抱负,这分明是一位未来军事家、一位心怀天下的统帅的宏大誓愿!他不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封侯),只愿涤荡海疆,让万里波涛恢复宁静,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戚景通浑身一震,凝视着儿子那尚带稚气却已无比坚毅的面庞,心中百感交集,有欣慰,有自豪,更有一种沉重的托付感。他深知,戚家此子,志存高远,将来必非池中之物,定要在国家安危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