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0章 黑衣宰相:高僧姚广孝传奇(2/2)
功成名就与晚年生涯(1399 – 1418)
1402年 (建文四年)“靖难”成功,朱棣登基 。燕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为帝,即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道衍被认定为靖难第一功臣。
1402 - 1418年 还俗受官,荣宠至极。 朱棣命其还俗,赐名“广孝”,并授官“太子少师”。这是其被称为“姚广孝”的由来,他虽位极人臣,但始终保持着僧人的本质,大部分时间仍居住寺庙,身着僧衣,不过问家族俗务,形成了“上朝着官服,退朝披僧衣”的独特现象。
1404年 (永乐二年)主持《明太祖实录》修纂 受命担任《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监修官,负责记录和修订朱元璋一朝的历史。
1407年 (永乐五年)主持《永乐大典》修纂 。在解缙初修版不尽人意后,姚广孝被任命与郑和(另一位永乐帝心腹)等人共同主持《永乐大典》的第二次修纂工作,这部旷世巨着的最终成型,他功不可没。
1414年 (永乐十二年) 辅佐皇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 朱棣北征蒙古,姚广孝奉命辅佐皇太孙朱瞻基(后来的明宣宗)留守北京,显示出朱棣对他至死不渝的信任。
1418年 (永乐十六年) 病逝于北京庆寿寺,享年八十四岁。明成祖朱棣极为悲痛,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以文臣追赠荣国公,极为罕见。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文,并赐葬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成为明代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僧人。
历史评价与个人特点
历史功绩:他是朱棣夺取天下的最关键人物,没有他的策划与推动,“靖难之役”很可能不会发生或走向失败。他帮助朱棣稳定了永乐初年的政局,并在文化工程上贡献卓着。
他所策划的“靖难之役”是一场内战,导致大量军民伤亡,建文朝许多忠臣被残酷清洗(如方孝孺被诛十族),在传统史观中被视为“逆臣”。但其个人品行高洁,又令人难以指责。
总结:姚广孝是一位深不可测的传奇人物。他以一袭僧衣,投身于最残酷的政治斗争,运筹帷幄,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功成名就后,他又能回归本心,不慕荣利,得以善终。他的一生,是智慧、权谋与超脱的复杂结合,在历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