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5章 天朝首航西洋(2/2)
“传令!各船于深海下锚,保持安全距离。无令不得放下小艇,军士不得擅动兵刃!”他果断下令,抑制了船队可能带来的天然威慑力。随后,他亲自挑选了数十名精干随从,其中包括手持友好信物的礼官、捧着丝绸瓷器的贡品队员、以及至关重要的阿拉伯语通事。他们乘坐一艘装饰华美的礼宾座船,缓缓向岸边驶去,明确示意没有敌意。
登陆后,郑和镇定自若,他让随从们停留在身后,自己仅带着通事和两名手捧礼盘的随从,走向那群紧张而好奇的部落首领和长老。通过通事费力的翻译和大量的手势比划,郑和努力传达着和平的意愿。
“我们来自遥远的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个名为‘大明’的帝国。”郑和的声音平和而庄重,“我们的皇帝,奉天承运,统治着广袤的土地和亿万人民。他派遣我们穿越重洋,并非为了征服与掠夺,而是为了传递友谊与和平。我们希望能与远方的朋友建立联系,互通有无,共享太平之福。”
他示意随从将精美的青花瓷器、光鲜亮丽的绸缎、还有晶莹剔透的琉璃器皿呈上。这些制作精良、在非洲大陆闻所未闻的器物,立刻吸引了所有酋长和长老的目光,他们脸上的戒备逐渐被惊叹和好奇所取代。摩加迪沙的酋长在初步理解了郑和的来意后,也放下了疑虑,命令族人以传统的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他们拿出了当地最珍贵的特产:色泽沉厚的龙涎香、纹理精美的象牙、珍贵的鸵鸟羽毛,以及各种热带特有的香料。
尽管语言不通,文化迥异,但通过礼物交换和友善的举止,双方初步建立了信任。郑和船队在摩加迪沙及其后访问的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幔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等东非城邦,都受到了类似的、从警惕到欢迎的接待。他们与这些非洲古国进行了初步的官方接触和易货贸易,用中国的丝绸、瓷器换取了大量象牙、香料和珍禽异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麻林迪国王为表示对大明皇帝的敬意,赠送的“麒麟”。当这头体型优雅、颈项修长、皮毛斑驳、温顺异常的动物被小心翼翼地引上宝船时,所有船员都围拢过来,发出阵阵惊叹。在中国传统的祥瑞观念中,“麒麟”是仁兽,象征太平盛世,它的出现被视为极其吉祥的征兆。虽然这实际上一头来自非洲的长颈鹿,但其外形与古籍中描述的麒麟确有几分神似,立刻被船队视为此次远航最珍贵的收获之一。此外,凶猛的非洲狮、体型巨大的鸵鸟等,也都成为了船队“动物园”中的一员。
返航的航程,因这些前所未有的收获而显得格外不同。宝船的船舱中,不仅装满了物质的珍宝,更承载了关于一片全新大陆的见闻。夜晚,郑和常常独自站在船头甲板上,任由带着咸味的海风吹拂面庞。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墨色大洋,头顶是南半球璀璨而陌生的星空(如南十字座)。
他的心中感慨万千,思绪如潮。恍惚间,他似乎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云南昆阳州的那个山坡,那个望着群山、对未来一无所知的穆斯林少年马和。那时的他,最大的世界不过是眼前的滇池和远方的群山,最大的忧虑不过是家族的命运。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命运的洪流会将他席卷至此,站在世界的另一端,回望来路。
“将军,我们此次航行,历时两载,行程数万里,访问大小邦国逾三十。”副手王景弘来到他身后,恭敬地汇报,语气中带着圆满完成使命的欣慰。
郑和缓缓点头,目光却依然投向星光下无尽延伸的海平线,仿佛要望穿更遥远的未来。“景弘啊,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航行。我们抵达了前人未曾详载的陆地,带回了陛下期待的祥瑞,结交了新的友邦。”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愈发深邃,“但这,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这片海洋如此广阔,这片大陆如此深邃。世界上定然还有更多我们未知的国度、未识的文明、未解的秘密,隐藏在这波涛与星空的彼端,等待着我大明舟师,等待着你我,去发现,去探寻。”
他的话语,消散在印度洋的夜风与浪涛声中,却昭示着一个伟大探索时代永不满足的雄心。船队正朝着东北方向,满载着非洲的奇珍、异域的友谊和更广阔的世界观,驶向归家的航路,也驶向下一次更加波澜壮阔远航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