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跨时空能源构想?(2/2)
“我同意李教授的看法。” 中科院的王院士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古代建立‘能源监测站’,实时监测地心元母的能量储量和地脉的变化,在现代建立‘时空波动监测中心’,确保能量传输的安全。另外,还可以引入‘碳中和’理念,古代在开发能源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现代则利用跨时空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共同实现‘双碳’目标。”
张局长看着专家们的讨论,脸上露出了笑容:“国家能源局支持这个项目!我们会提供 10 亿元的研发资金,协调全国的科研资源,帮助天辰科技攻克技术难关。另外,我们会向国际能源署申请‘跨时空能源研究专项’,吸引全球的专家参与,共同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
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专家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入项目,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林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充满了激动 —— 跨时空能源构想,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变成了得到国家支持、专家认可的正式项目,这意味着跨时空事业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会议结束后,苏婉走到林天身边,手里拿着一份项目时间表:“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计划:第一阶段(1-3 个月),完成古代共鸣装置的搭建和调试,实现稳定的能量提取;第二阶段(4-6 个月),完成跨时空能量传输的规模化实验,降低损耗率;第三阶段(7-12 个月),建立跨时空能源网络,开始向现代输送电能,同时向古代输送先进设备;第四阶段(1-3 年),优化能源体系,实现双向循环,推广到更多领域。”
林天接过时间表,看着上面的目标和节点,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好!就按这个计划推进。古代那边,秦云已经开始清理矿洞周围的场地,准备搭建共鸣装置的基础;现代这边,我们要加快能量接收和转化设备的研发,确保和古代的进度同步。”
他拿出手机,拨通秦云的视频电话,把跨时空能源构想和项目计划说了一遍。屏幕里的秦云正在古代的 “格物院” 选址现场,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先生,这太好了!有了稳定的能量供应,古代的技术推广就能更快了 —— 我们可以用能量驱动大型的水利设备,治理黄河的水患;可以驱动改良的冶铁炉,提高铁器的质量;还可以建立‘能量照明系统’,让京城的夜晚也能像白天一样明亮!”
“没错!” 林天笑着说,“但记住,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以‘民生’为核心,不能为了追求速度,忽略了生态和安全。‘格物院’成立后,要专门设立‘能源研究部’,培养古代的能源人才,让他们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能量。”
“我明白!” 秦云点头,“我已经和皇帝提了‘能源研究部’的想法,皇帝很支持,说只要能利民、强军,就大力支持。‘格物院’的选址也快定了,就在京城西郊,那里有开阔的场地,方便搭建实验设备。”
挂了电话,林天看着屏幕里秦云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跨时空能源构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技术、风险、认知等各种挑战,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坚持 “民生” 和 “平衡” 的原则,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建成这个跨越古今的能源体系,为两个世界的美好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