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现实的壁垒(2/2)
马主任看着王超有些发白的脸色,心里叹了口气,打圆场道:“老王,小吴,你们也别急。王超他也是为了厂子好,想法是积极的。只是这个设备的事情,确实……有点超出咱们现在的条件和认知了。”
他转向王超,语气缓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结论:“小王啊,关于购置电动设备这件事,我看……暂时就先放一放吧。不是不支持你,实在是条件不成熟,风险太大。咱们还是得立足现实,用现有的、熟悉的方式来发展生产。”
王超张了张嘴,还想再争取一下,但看到与会众人——包括一直支持他的马主任和张保国——脸上那几乎一致的、认为他“异想天开”的神情,他知道,再说什么都是徒劳。他低估了这个时代技术传播的滞后性和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天然排斥与恐惧。他那份自认为完美的计划,最大的漏洞恰恰出在了这个看似最先进、实则最不接地气的环节上。
一股强烈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涌上心头。他意识到,自己空有超越时代的见识,却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合适的载体。电动设备的提议,如同一个美丽的泡沫,在现实的墙壁前轻易地破碎了。
“我……明白了。”王超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有些干涩,“是我想得不够周全,脱离了实际条件。设备的事情……就先不提了。”
会议接下来的议题转向了讨论招募新工人的必要性和具体名额,以及搭建腐乳发酵棚的可行性。这两项虽然也有争议,但相比起那个“没影”的设备,显得现实了许多。经过一番商讨,最终原则上同意先招募五名新工人(比王超计划的少一半),并批准了搭建简易发酵棚的申请,资金由厂里的小金库和街道适当支持一部分解决。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王超独自坐在会议室里,看着那份被否决了核心内容的计划报告,心情复杂。扩张的方向是对的,但路径选择上,他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他太想一步到位,却忽略了时代的局限性。
马主任最后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王,别灰心。你的想法是好的,大家都看在眼里。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把招人和搭棚子这两件事办好,把现有的生产稳住,再图发展。电动设备……等以后条件好了,再说吧。”
王超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马主任说的是实话。这次挫折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在这个年代行事,光有远见和魄力还不够,还必须充分考虑现实的约束条件,找到符合当下环境的发展路径。那些来自未来的知识和理念,必须经过巧妙的“翻译”和“本土化”,才能在这个时代落地生根。
他将那份报告收好,心中已经开始思索新的方案。电动设备的路暂时走不通,那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卫生状况呢?或许,可以从改良工具、优化流程上下功夫?
第八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