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龙涎奇木·声波迷局(2/2)
陈遇沉吟片刻,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让“龙涎木”变得更加神秘。但他很快稳住心神:“先集中精力解决声纳屏蔽的问题。至于这个生物电信号,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头疼。我们一步步来。”
“明白。”
结束与张伟的通话,陈遇感觉信息量巨大。“龙涎木”带来的惊喜一波接一波,但那个未知的生物电信号,又像是一个小小的钩子,勾起了他更深的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他回到客厅,林莉正陪着孩子们看动画片。看到他出来,林莉投来询问的目光。
陈遇坐到她身边,低声将“龙涎木”的惊人效果和那个奇怪的生物电信号简单说了一下。
林莉听得睁大了眼睛:“吸收声波?还能产生生物电?这木头……成精了?”她下意识地开了个玩笑,但眼神里也充满了不可思议。
“谁知道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许只是某种我们还没完全理解的自然现象。”陈遇揽住她的肩膀,“总之,对付‘海洋探险者’号,我们算是有点底气了。”
“那就好。”林莉将头靠在他肩上,轻轻叹了口气,“希望这事能快点过去,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第二天,陈遇一到公司,就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紧张与忙碌。
王小虎已经带着保卫科的人,开始了新一轮更加细致的内部排查,重点是近期接触过海上测试数据或与港口、船舶运输有关联的人员。他甚至还别出心裁地搞了个“匿名线索箱”,鼓励员工举报任何可疑的人和事,声称提供有效线索者重奖,搞得厂里气氛既紧张又有点莫名的“寻宝”刺激感。
周凯则充分发挥了他的宣传天赋,一方面继续巩固旭遇“技术自强、逆境崛起”的正面形象,通过各种渠道释放“星煌”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的利好消息,语气笃定,细节模糊,留给外界巨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他指挥着手下的“水军”,开始在几个境外关注的军事和科技论坛上,似是而非地讨论“某些传统材料在现代电子对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隐晦地提及“南海沉船”、“特殊木材”等关键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试图干扰“环太平洋基金”和那个“船长”的判断。
张伟则完全沉浸在了“龙涎木”的数据海洋里,他的实验室几乎成了不夜城。他与杨振军协调来的水声研究所专家进行了多次远程联合会议,深入探讨将“龙涎木”声学特性应用于实际涂层的技术路径。
中午,陈遇在食堂吃饭时,遇到了难得从安全屋回来取资料的孙宇和李文博。两人虽然穿着便装,但眼里都带着熬夜科研特有的亢奋血丝。
“遇哥!听说你们搞到了个宝贝?能吸声波的木头?”孙宇一见到陈遇,就迫不及待地凑过来,压低声音问道,脸上满是好奇,“啥时候也让我们瞅瞅?说不定对咱们‘星煌’的振动抑制也有启发呢!”
李文博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也闪烁着浓厚的科研兴趣。
陈遇笑着给他们打了饭:“伟哥正在攻关呢,等他有初步方案了,肯定少不了你们俩。你们那边怎么样?‘仿生多层界面’有进展吗?”
“必须有啊!”孙宇立刻来了精神,扒拉了一口饭,含糊不清地说,“文博牛逼!把国家研究院给的那个模型参数优化了,模拟数据显示,极限抗疲劳性能提升能稳定在百分之十九点五左右!这他娘的简直是给‘星煌’穿了层金刚罩!就是实际制备工艺还得磨,那几个界面控制参数太娇气了,稍微差一点就前功尽弃。”
李文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工艺窗口确实很窄,但对设备和操作稳定性的要求,也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准备回安全屋后就开始第一轮实际样品制备。”
“好!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提!”陈遇看着这两位技术核心,心中充满了信心。前方有张伟寻找破敌利器,后方有孙宇、李文博夯实技术根基,这就是旭遇最坚实的底气。
下午,陈遇正在批复文件,王小虎顶着那头似乎永远也驯服不了的板寸,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抓到猎物的兴奋。
“遇哥!有门儿!”他反手关上门,几步窜到办公桌前,“你猜怎么着?那个‘匿名线索箱’,还真有人投东西!”
陈遇放下笔,示意他坐下说:“别咋咋呼呼的,慢慢说,什么情况?”
王小虎从他那件沾了油污的工装外套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折叠的小纸条,展开放在桌上:“你看!匿名信,打印的。说是一个月前,有个叫‘老海’的临时工,在码头负责给咱们测试船队做日常保洁的时候,曾经偷偷用手机拍过船上的仪器屏幕,还跟人吹牛说‘随便拍点东西就能换酒钱’!后来没干几天就走了!”
陈遇眼神一凝:“老海?真名知道吗?能找到人吗?”
“正在查!”王小虎搓着手,“保卫科已经去调当时的临时用工记录了!只要找到真名和身份证号,掘地三尺也把他挖出来!妈的,要是让老子找到这个吃里扒外的玩意儿,非把他塞进鱼舱里腌咸菜不可!”
“找到人先控制起来,问清楚他拍了什么,传给了谁。注意方式方法,别搞出太大动静,问完交给杨大校的人处理。”陈遇叮嘱道。这或许是一条指向“船长”或者其境内网络的细小线索。
“明白!我亲自带信得过的兄弟去办!”王小虎领命,又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临近下班,陈遇接到了杨振军的加密通话。
“陈总,‘龙涎木’的初步研究结果,水声研究所的专家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潜在应用价值极大,已列为重点项目跟进。”杨振军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关于那个生物电信号,也已安排国内顶尖的生物物理实验室接手,相信很快会有初步结论。”
“太好了,有国家支持,我们就放心了。”陈遇说道。
“另外,”杨振军语气微沉,“我们监测到,‘海洋探险者’号释放的那个小型无人艇,活动范围在扩大,并且开始有意识地靠近我渔政和海警船的常规巡航路线,进行挑衅式的穿插。其行为模式,带有明显的试探和挑衅意味。我们认为,这是对方在‘蓝鹊礁’站稳脚跟后,开始进行的新一轮战术试探。”
陈遇的心提了起来:“他们想干什么?”
“可能是想摸清我们海上力量的反应速度和底线,也可能是在为后续更大规模的行动做准备。”杨振军冷静分析,“我们已经加强了相关海域的巡逻力量和电子对抗准备。一旦其有任何危险举动,或闯入我领海,将立即予以坚决驱离乃至捕获。你们旭遇这边,海上测试暂时还要保持谨慎。”
“明白,安全第一。”陈遇沉声应道。海上的对峙,显然正在升级。
结束通话,陈遇感到肩上的压力并未减轻。虽然“龙涎木”带来了希望,但对手的咄咄逼人和海上日益紧张的局势,都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可能还在后面。
晚上,陈遇遵守承诺,带着希希和安安去商场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玩具和冰淇淋作为奖励。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他暂时忘却了烦恼。
回到家,哄睡孩子们后,陈遇和林莉坐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的夜景。
“有时候真希望,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林莉靠在陈遇肩上,轻声说。
“会的。”陈遇揽紧她,目光坚定,“等把这些麻烦都解决了,我们就带着爸妈,带着孩子们,出去好好旅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嗯,我等着。”林莉闭上眼睛,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然而,平静再次被打破。深夜,陈遇放在床头柜充电的加密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来自张伟的紧急信息弹了出来:
“陈总,对‘老海’关联通讯记录的深度挖掘发现,其在一个月前,曾与一个归属地为香港的号码有过短暂联系。该号码虽已停机,但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的部分信息显示,其最后一次通话的基站位置,与‘史密斯’入住的外滩花园酒店……高度重合!另外,水声研究所刚刚反馈,‘龙涎木’在模拟极端高压(模拟深海环境)下,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出现了规律性增强!”
陈遇猛地从床上坐起,睡意全无!
香港号码?外滩花园酒店?“史密斯”?!“老海”这条线,竟然隐隐指向了那个神秘的亚太区高级负责人!
而“龙涎木”在深海环境下信号增强……这又意味着什么?难道它……真的与南海深处的某些秘密有关?
他立刻回复信息:“立刻将香港号码和基站信息同步杨大校!同时,请求水声研究所和生物物理实验室,重点研究‘龙涎木’生物电信号与深海环境,尤其是与南海特定海域地质结构的关联性!”
信息发送成功,陈遇握着手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的谜团如同眼前的黑暗,愈发浓重,但一丝穿透迷雾的光亮,似乎也正在艰难地显现。
他深吸一口冰凉的夜气,眼神锐利如刀。
“船长”、“史密斯”、“龙涎木”、深海信号……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正在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他有一种预感,距离揭开“环太平洋基金”在南海的真正图谋,以及找到那个神秘“船长”的真面目,已经越来越近了。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张伟的线路,声音在寂静的深夜中显得格外清晰:
“伟哥,集中所有资源,深挖‘老海’和那个香港号码的一切!我有预感,我们快要碰到‘船长’的尾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