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龙涎奇木·声波迷局(1/2)
陈遇那句“可能找到了对付‘海洋探险者’号声纳探测的关键!”透过加密线路传到张伟耳中,回应他的是短暂的沉默,随即是张伟难得带上了一丝讶异和急促的声音:“我马上到!”
几分钟后,张伟悄无声息地推开了陈遇办公室的门。他依旧穿着那身标志性的黑色卫衣,背着那个看起来不起眼但装满了各种便携式检测工具的黑色双肩包。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茶几上那截被油布半包裹着的黝黑木头上,镜片后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罗老,这位是我们集团网络数据安全中心的主任,张伟。”陈遇介绍道。
罗老兵站起身,虽然年迈,但身姿依旧挺拔,他对张伟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张伟也微微颔首回礼,没有客套,直接走到茶几前,小心翼翼地戴上一副薄薄的白色手套,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手持式多频谱扫描仪和一个高精度物质成分分析笔。
“陈总,罗老先生,我需要取样进行初步分析,可能会对木材造成微小损伤。”张伟的声音冷静而专业。
“尽管取样,这东西要是真有用,磨成粉都值!”罗老兵大手一挥,毫不在意。
张伟不再多言,用特制的微型钻头在“龙涎木”不显眼的位置取了少量木屑和粉末,分别放入扫描仪和成分分析笔的检测槽中。他操作仪器的手指稳定而迅速,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
陈遇和罗老兵都屏息凝神地看着。办公室里只剩下仪器轻微的嗡鸣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伟的表情从最初的专注,渐渐变得凝重,眉头微微蹙起,随即又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讶。
“怎么样?”陈遇忍不住问道。
张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复对比了几组数据,又用分析笔检测了木材表面的纹理和密度,这才缓缓抬起头,看向陈遇和罗老兵,语气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震惊和确认:“初步扫描和成分分析显示,这种木材的细胞结构极其特殊,内部存在大量规则排列的、中空的微型管状结构和富含特定金属矿物的结晶层!其对特定低频段(尤其是15-35hz范围)声波的吸收率和散射率……高得惊人!远超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种天然或人工合成吸声材料!”
陈遇的心脏猛地一跳!15-35hz!这正是张伟之前提到的、“海洋探险者”号上那种疑似新型低频声纳的主要工作频段!
“也就是说,这木头……真的能干扰甚至吸收那种声纳信号?”陈遇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理论上是这样!”张伟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冷光,“其独特的结构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声学黑洞’,能够将特定频率的声波能量有效地捕获、消耗并转化为微不足道的热能。如果将其制成特定形态的涂层或结构件,覆盖在需要保护的设备或船体表面,理论上可以极大削弱甚至屏蔽该类声纳的探测效果!”
罗老兵虽然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但看张伟和陈遇的表情,也知道自己带来的东西确实非同小可,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和自豪的笑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看来不全是瞎说!”
“罗老,您这可是帮了我们,帮了国家大忙了!”陈遇紧紧握住罗老兵粗糙有力的大手,由衷地说道,“这东西的价值,无法估量!”
罗老兵摆摆手,语气朴实:“能派上用场就好。我老了,跟不上你们这些高科技,但能看着咱们自己的东西不被外人欺负,心里就痛快!”他看了看窗外渐暗的天色,“行了,东西送到,话也带到了,我得去赶回滇南的火车了。”
陈遇哪里肯让他就这么走,连忙挽留:“罗老,您这舟车劳顿的,怎么也得在滨城住一晚,让我们尽尽地主之谊。我这就安排住宿,晚上陪您吃个便饭。”
罗老兵却执意不肯:“不了不了,家里还有事。看到你们年轻人这么有出息,比吃啥大餐都强。李默那小子……就拜托你们多照应了。”提到李默,老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您放心,李默现在很安全,国家保护着呢。”陈遇保证道。
最终,陈遇亲自将罗老兵送到楼下,安排公司的车将他送往火车站,并塞了一个厚厚的信封表达谢意,罗老兵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看着车辆远去,陈遇心中充满了对这位老兵的敬意和感激。
回到办公室,张伟已经对“龙涎木”完成了更详细的初步检测,并将数据打包加密。“陈总,我需要立刻将样本和数据带回实验室进行深度分析和模拟验证。如果效果确凿,这将是我们在水下声学对抗领域的一张王牌!”
“立刻去办!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打报告!”陈遇毫不犹豫,“同时,启动最高保密程序,关于‘龙涎木’的所有信息,仅限于我们核心团队和杨大校知晓!”
“明白!”张伟小心翼翼地将“龙涎木”重新用油布包好,放入一个特制的恒温恒湿保存箱中,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陈遇站在窗前,望着华灯初上的滨城,心潮澎湃。“龙涎木”的出现,如同在看似绝望的棋局中,意外落下的一枚妙手,瞬间盘活了部分局面。但他很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将这种天然材料的特性转化为实际可用的技术,如何应对“海洋探险者”号可能升级的探测手段,以及那个隐藏在幕后的“船长”,依然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加密手机震动,是林莉发来的信息:“爸和希希在操场等你呢,接力棒都快挥出火星子了【笑脸】。”
陈遇这才想起答应儿子的事,脸上不禁露出笑容,回复道:“马上到!”
家庭的温暖永远是抚慰疲惫心灵的良药。他深吸一口气,暂时将“龙涎木”和“船长”带来的纷杂思绪压下,拿起外套,快步离开了办公楼。
旭遇集团附属小学的操场上,灯火通明。秋季运动会的氛围已经相当浓厚,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在这里进行晚间练习。
陈遇赶到时,远远就看到穿着运动服的希希,正小脸通红、铆足了劲在跑道上练习交接棒,陈平穿着一身宽松的旧运动装,在旁边弓着腰,认真地指导着。
“手腕要稳!对!就这样!跑起来!别怕快!”陈平的声音中气十足,引得旁边几个同样陪练的家长侧目。
“爸,我来了!”陈遇走过去。
希希看到陈遇,眼睛一亮,立刻抱着接力棒跑过来,气喘吁吁但又充满期待地问:“爸爸!你看我跑得快不快?爷爷说我起跑还有问题!”
陈遇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快!比我小时候快多了!来,爸爸和你一起练,咱们看看怎么起跑更带劲!”
陈平在一旁抱着胳膊,看着儿子和孙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但嘴上却不饶人:“你小子还好意思说?你小时候体育课及格都够呛!也就钓鱼能蹲得住!”
旁边一个相熟的家长笑道:“陈师傅,您这可是家学渊源啊,儿子是钓圣高徒,孙子是运动健将!”
陈平闻言,更是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家的种!”
陈遇和希希相视一笑,开始在陈平的“专业”指导下,一起练习起跑和交接棒。夕阳的余晖彻底消失,操场的灯光将父子三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充满了活力与温馨。
练习结束,回到家,安安立刻像只快乐的小鸟扑过来,举着她今天在幼儿园画的新作品——“爸爸打坏蛋船”,画面上是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陈遇)拿着一根巨大的棒子(?),正在打一艘更歪歪扭扭的船,船上面还画了个大大的叉。
“爸爸你看!我把坏蛋船打跑了!”安安奶声奶气地邀功。
林莉在一旁笑着解释:“今天老师讲了海盗的故事,她就联想上了。”
陈遇忍俊不禁,抱起女儿,在她粉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安安真棒!画得真好!坏蛋船看到安安的画,肯定吓得掉头就跑!”
毛凤英端出热好的饭菜,招呼大家吃饭。餐桌上,希希还在兴奋地讨论着运动会,安安则叽叽喳喳地说着幼儿园的趣事,陈平偶尔插几句关于钓鱼或者厂里生产的“高见”,毛凤英和赵梅笑着给孩子们夹菜。这种充满了烟火气的喧闹,让陈遇感觉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得到了最好的释放。
然而,平静的夜晚再次被加密通讯的震动打破。陈遇看了一眼屏幕,是张伟。他对家人做了个手势,快步走进书房。
“陈总,初步模拟验证结果出来了。”张伟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但更多的是兴奋,“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利用‘龙涎木’的微观结构数据,构建了复合材料模型,模拟显示,即使只有几毫米厚的涂层,也能对目标频段声波实现超过90%的吸收和散射!这意味着,如果将其应用在我们的测试船体或关键设备上,‘海洋探险者’号的那种声纳,基本就成了‘瞎子’!”
“太好了!”陈遇用力握了握拳,“立刻着手研究可行的工艺方案,看看如何将这种特性复现到实际材料中!需要孙宇和文博参与吗?”
“暂时不用,基础理论和材料模拟是我的强项。”张伟回答,“等有了初步的制备方案,再请他们介入进行工艺实现。另外,杨大校那边我已经同步了初步结果,他非常重视,表示会协调相关的水声研究单位提供支持,并加强对‘龙涎木’原产地的保护和调查。”
国家的力量再次展现了其高效和全面性。陈遇心中大定。
就在这时,张伟的语气稍微凝重了一些:“不过,陈总,还有一个情况。在对‘龙涎木’进行更精细的分子结构分析时,我们发现其内部蕴含的某种特殊酶和微量元素,似乎在缓慢地……嗯,‘代谢’或者说‘转化’吸收的声波能量,这个过程会产生极其微弱但特定的生物电信号。这种信号非常独特,目前数据库中没有匹配记录。”
生物电信号?陈遇一愣,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识范畴。“这意味着什么?”
“还不清楚。”张伟坦诚道,“可能只是这种特殊木材的伴生现象,无实际意义。但也可能存在我们尚未理解的生物声学机制。我已经将这部分数据单独标记,准备提交给杨大校,由他协调更专业的生物和物理学家进行研究。或许,这背后还藏着更大的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