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因为我而改变 > 第124章 犬崽与两界的“守卫队”

第124章 犬崽与两界的“守卫队”(1/2)

目录

立春的阳光像融化的金液,淌过青屿岛的滩涂,固根草的新芽顶破残雪,嫩得能掐出水来。阿疤蹲在根王旁,看着三只毛茸茸的小狗在串叶松苗间打滚,这些是长安追影犬阿影生下的崽,黑白相间的毛沾着草屑,鼻子总在地上嗅来嗅去,脖子上的小铜铃“叮铃叮铃”响成一片。它们是这片土地的新一代守卫者,血脉里流淌着忠诚与敏锐,仿佛生来就懂得如何守护一方安宁。

“阿影、阿护、阿守,过来。”阿疤拍了拍手,掌心托着些混着薄荷粉的狗粮——是念安用新磨的固根草种子做的,绿莹莹的,散发着清苦的香。三只小狗立刻颠颠地跑过来,围着他的裤脚蹭,最胖的阿守还叼住他的鞋带晃,铜铃撞在石头上,响得格外脆。阿疤笑着揉了揉它毛茸茸的脑袋,低声说:“你这小胖子,将来可得担起大任。”

念安背着个绣着固根草的小包袱跑过来,包袱里装着给长安伙计的信,信纸是用串叶松的树皮做的,上面画着小狗的简笔

画,旁边歪歪扭扭写着“青屿守卫队”。“小精灵说,这些狗崽要去长安一半,”她抱起阿守,小狗的爪子在她衣襟上印了串泥印,“郡主派的船已经到码头了,说让它们守着渭水的种苗地。”

阿疤点点头,目光沉静。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分离,而是一次传承,一次守护力量的延伸。青屿与长安,虽隔山海,却因种苗、因人、因犬,连成一体。这三只小狗,不只是宠物,而是两界之间新生的纽带,是未来“守卫队”的雏形。

码头的浪比冬日柔了许多,长安来的船泊在岸边,船板上还沾着渭水的泥沙。赵衡站在船头,手里举着个竹篮,里面装着长安的苜蓿籽,籽上裹着层薄雪——是特意从渭水畔带的,说要让青屿岛的土地也尝尝长安的味道。“郡主说了,”他笑着跳上岸,“阿影和阿护在长安立了大功,这俩崽得去一个,让两界的守卫队认认亲。”

阿疤往狗崽的窝里铺了些驱蚁藤的干叶,又塞了把青屿岛的黑泥。“带着这个,”他把阿影的崽抱进竹篮,小狗的爪子扒着篮沿,望着留在滩涂的阿守呜咽,“到了长安也别忘了,根在青屿岛。”他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像是在对小狗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根,从来不只是地理上的归属,更是记忆、气息与使命的源头。

念安突然往竹篮里塞了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木灵碎片的粉末。“小精灵说,这粉能让狗崽记住蓝光的味道,”她眼圈红红的,“等它们长大了,闻着味儿就能找到家。”她蹲下身,轻轻吻了吻小狗的额头,低语道:“你要替我们看看长安的春天,替我们守好那片地。”

就在这时,阿守对着码头入口处狂吠起来,铜铃响得急促。阿疤顺着狗的目光望去,见个渔夫打扮的人正往船底的种苗箱里塞东西,那人的斗笠压得很低,手里的油纸包渗着黑渍——是影核粉末的腥气!“又是影阁的余孽!”阿疤抄起破网锤冲过去,赵衡也拔出了短刀。

那人见势不妙,把油纸包往种苗箱里一扔,转身就往海里跳。阿守像道黑白闪电,扑上去咬住他的裤腿,把人拖倒在沙滩上。赵衡掀开油纸包,里面是用影核粉末泡过的鱼肠,腥气裹着邪气,熏得人头晕。“狗娘养的,藏在渔民里搞鬼!”他往鱼肠上撒了把硫磺粉,白烟升起时,鱼肠化成了灰,“真当咱的狗鼻子是摆设?”

念安举着木灵碎片往种苗箱里照,蓝光下,被鱼肠污染的种子泛着淡淡的紫。“小精灵说,这些种子还有救!”她往箱里撒了把抗霉粉,紫色立刻褪去,“用护根肥泡一泡,照样能长出壮苗。”她语气坚定,眼中闪着光。她知道,只要根还在,希望就不会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