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陨石试炼·灵脉校准(2/2)
当天傍晚,第三阶段测试如期进行:同时模拟两枚直径10厘米的陨石,从不同方向撞击培育舱的关键部位。这一次,培育舱的防护系统完美应对,恒温凝胶阻断了低温传导,强化纹路抵御了物理冲击,粘性多糖加固了菌脉共生结构。测试结束后,所有培育罐的参数均保持正常,灵脉能量的稳定频率甚至比测试前提升了0.1赫兹,达到8.3赫兹。
“这才是真正的‘双重冗余’!”阿木尔调出星图,将测试数据与柯伊伯带的实际环境参数进行匹配,“现在就算遇到极端陨石环境,培育舱也能保持稳定——我们的‘灵脉十四号’,终于具备了应对未知风险的能力。”
乐乐在平板电脑上写下第107章的筹备日志,标题定为《陨石试炼·灵脉校准》:
“2089年冬至,‘灵脉十四号’的培育舱历经三重陨石撞击试炼,从低温传导危机到低频振动干扰,我们在实战模拟中找到了柯伊伯带环境的‘隐形威胁’,也用恒温缓冲凝胶、粘性多糖等创新方案,为菌脉系统筑起了更坚固的防线。如今,培育舱的抗撞击能力提升至‘双重冗余’标准,灵脉能量频率稳定在8.3赫兹,‘海卫一七号’幼苗的抗逆性也因试炼变得更强——每一次冲击,都让生命的火种更坚韧。
这次测试让我们深刻明白,星际探索的防护从不是‘被动抵御’,而是‘主动适应’。古丽团队的凝胶技术、巴西少年团队的多糖应用、阿木尔的环境参数匹配,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智慧碰撞,让‘灵脉十四号’的安全系数再升一级。距离2090年春分启航仅剩三个月,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全舰的能源续航测试,确保核聚变推进器能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中持续输出稳定动力。
今夜的测试场,培育舱的淡蓝色防护光罩依旧明亮,舱内的幼苗在经历试炼后愈发挺拔,菌网的紫色光芒也更加浓郁。这光芒,不仅是灵脉能量的跳动,更是人类面对未知时,敢于试炼、勇于校准的信念之光。我们知道,柯伊伯带的陨石不会比测试场更温柔,但只要我们提前将风险化为对策,生命的火种就一定能穿越星际尘埃,抵达梦想的星球。”
日志末尾,乐乐附上了一张特殊的照片:测试后的培育舱撞击点特写,淡蓝色的强化纹路与恒温凝胶的透明层交织,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而舱内的幼苗叶片上,荧光点组成了一道微小的“星芒”图案,仿佛在呼应遥远的柯伊伯带星辰。
夜色渐深,月球基地的测试场逐渐安静,只有主控屏上的灵脉能量波形仍在缓慢跳动。乐乐站在培育舱前,感受着舱壁传来的微弱温度——那是-235c的冰冷,却包裹着生命的温热。她知道,陨石试炼的结束,意味着启航的脚步越来越近,而“灵脉十四号”的每一次校准、每一次强化,都是在为星际航行的最后一程,铺就最坚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