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星网拓宇·米兰达寻脉(1/2)
第96章:星网拓宇·米兰达寻脉
2071年春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晨光透过“五宇灵脉指挥中心”的穹顶,洒在环形屏幕上。屏幕右侧,一条淡青色的能量曲线正与绿、红、蓝、紫、金五条曲线同步跳动——这是“灵脉十二号”探测器传回的米兰达模拟信号,标志着星网即将向天王星轨道延伸。乐乐穿着深灰色的“星际指挥服”,鬓角已染上风霜,手指在操控台上轻滑,将米兰达的地形数据放大:“表面布满峡谷与冰层,最深的‘维罗纳 Rupes’悬崖深达5公里,冰层下可能存在液态水层——这是‘冰脉焰果’的潜在培育区!”
阿木尔站在旁边,手里的全息投影仪展示着米兰达的3d模型,橙色的峡谷与白色的冰层交错分布,模型边缘标注着“冰层厚度约10公里”的字样。“我们计划在‘灵脉十二号’上搭载‘冰层钻探模块’,能穿透5公里厚的冰层,探测是否存在液态水。”他指着模型上的一个红点,“这里是‘维罗纳 Rupes’悬崖底部,光照条件相对稳定,适合建立首个生态舱,后续还能借助悬崖的地形,搭建‘阶梯式培育带’。”
两人正讨论着,古丽推着载有“冰脉模拟培养舱”的推车走进指挥中心,舱体里-200c的低温环境中,一株淡青色的“米兰达焰果”幼苗正泛着微光。“这是初代‘冰脉焰果’,结合了泰坦焰果的抗甲烷基因和挪威冰脉果的抗冻基因。”古丽打开舱体的监测面板,“灵脉能量6.8赫兹,叶片活性91%,在-200c的模拟温度下仍能缓慢生长——只要探测到液态水,就能快速扩展培育范围。”
乐乐凑到培养舱前,看到幼苗的根系缠绕着透明的“冰丝菌”——这是新改良的火星菌丝变种,能在冰层中穿梭,分解冰里的矿物质。“‘冰丝菌’的代谢效率怎么样?”她指着根系旁的冰晶,“米兰达的冰层矿物质含量低,如果菌丝能高效分解,才能满足焰果的生长需求。”
古丽调出菌丝的代谢数据:“‘冰丝菌’能分解冰中的钙、镁元素,释放出可溶性盐,供水焰果吸收。实验室测试显示,这种‘冰丝菌-焰果共生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比泰坦的甲烷系统高10%,即使在矿物质稀缺的冰层中,也能维持幼苗生长。”
这时,苏瑶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指挥中心中央,她身后是挪威冰川守护区的“冰脉实验室”,背景里的低温培养箱正亮着淡蓝灯光。“紧急消息!‘冰脉共生体’在-210c环境下测试成功了!”苏瑶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我们将‘冰丝菌’与冰川苔藓共生,苔藓能吸收冰层中的微弱光照,转化为能量传给菌丝,再由菌丝传给焰果——果实的灵脉元素含量达到0.11%,是目前抗冻品种里最高的!”
乐乐立刻调出米兰达的光照数据:“表面光照强度只有地球的1\/400,但冰层下可能存在反射光。”她指着屏幕上的光照模拟图,“如果在生态舱里安装‘光反射板’,将表面的微弱光照导入冰层下,再结合苔藓的光合能力,就能为焰果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这样一来,即使没有液态水,也能在冰层中培育‘冰脉焰果’。”
林羽这时走进指挥中心,手里拿着“灵脉十二号”的最终任务方案。“‘灵脉十二号’的核心载荷确定了——50颗‘米兰达焰果’种子、100克‘冰丝菌’,还有一套‘冰层-灵脉能量转换器’。”他指着方案里的生态舱模型,“生态舱分为‘冰层探测区’‘幼苗培育区’和‘能量中继区’,能自主选择着陆点,先探测冰层下是否有液态水,再决定培育模式——有水则走‘冰下水生路线’,无水则走‘冰层共生路线’。”
阿哲调出“灵脉十二号”的飞行轨迹图:“探测器预计需要12年时间抵达米兰达,期间会借助土星、天王星的双重引力加速,还会在天王星轨道部署两颗‘米兰达中继星’,确保能量信号能实时接入六脉星网。”他指着轨迹上的一个蓝点,“这里是土星引力弹弓的切入点,能让探测器的飞行时间缩短2年,还能顺便采集土星环的冰粒样本,研究其中的灵脉元素是否与米兰达冰层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