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197章 寻梦男孩(一九七)

第197章 寻梦男孩(一九七)(1/2)

目录

一九七

春寒料峭,清晨的冷风裹着细密的雨丝,刮在脸上带着刺骨的凉意。邓鑫元站在招生办的玻璃门前,手里紧紧捏着今年的招生数据报表,白色的纸张边缘被指尖攥得发皱,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教学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机械、农业等传统专业对口就业率提升至75%,科研转化收入突破2000万元,可最新的招生统计却像一盆冷水,浇得他心头发凉:江理一本录取分数线仍仅高出省重点线10分,全省排名前20%的考生中,选择江理的不足5%。优质生源大多涌向省会的老牌高校,即便留在江城的高分考生,也更倾向于选择综合类大学,江理深耕多年的理工特色优势,始终没能转化为吸引优质生源的“磁石”。

“邓校,咱们这地理位置太吃亏了。”招生办主任王芳抱着一摞宣讲材料匆匆走来,双手因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而冻得发红,语气里满是无奈,“上周去省重点中学宣讲,我刚报出‘江城理工大学’的名字,底下学生们不是摇头就是小声问‘有没有省会校区’。再说,咱们建校几十年,连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都没有,高分考生根本看不上。”

邓鑫元望着远处被雾霾笼罩的天空,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丽华也赶了过来,她手里拿着各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报告,语气凝重:“邓校,生源质量上不去,再好的课程体系也难出顶尖人才。上周听了人工智能专业的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学生连基础编程都没掌握,老师得花一半时间补基础,教学进度根本提不上去。”

“没有重点学科,咱们就集中力量建一个;地理位置不占优,咱们就用独一无二的特色吸引学生。”邓鑫元猛地转身走进招生办,将报表重重拍在办公桌上,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从今天起,启动‘王牌学科培育计划’,集中全校资源,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和智慧农业两个专业,三年内必须拿下国家级重点学科!”

消息传开,校内一片哗然。在院系负责人座谈会上,机械学院院长赵明诚率先提出担忧:“邓校,人工智能和智慧农业确实有优势,但把资源都倾斜过去,机械、材料这些传统专业怎么办?我们正在推进智能机床课程升级,急需经费建实训基地。”

农业学院院长周志强立刻附和:“智慧农业能得到重点扶持,我举双手赞成,但其他专业的发展不能断了线。去年我们农业工程专业刚申请到省级教改项目,要是没经费支持,项目就得黄。”

邓鑫元早有准备,他翻开《特色发展基金方案》:“大家的顾虑我清楚。学校会设立2000万元‘特色发展基金’,每个专业都能申请,重点支持打造1-2门精品课程。赵院长,机械学院的智能机床实训基地,基金优先审批;周院长,农业工程的教改项目,科研处会协调配套经费。我们要的是‘王牌引领、全面发展’,不是厚此薄彼。”

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敏推了推眼镜,补充道:“邓校的思路很对。人工智能专业要冲击重点学科,离不开其他专业的支撑。比如智能算法需要数学基础,设备研发需要机械、材料专业配合,我们可以组建跨学科团队,让资源流动起来,避免重复投入。”

工会主席张兰也开口:“老师们担心资源分配不均,主要是怕自己的专业被边缘化。工会可以牵头组织‘专业特色沙龙’,让各院系分享发展思路,增进理解,也能帮大家找到跨专业合作的切入点。”

邓鑫元点头认可:“张主席和张院长说得好,资源要‘用在刀刃上’,更要‘串成一条线’。王丽华副校长,你牵头制定跨学科合作细则,确保各专业能高效协同;孙明副校长负责基金审批流程,一周内完成首批项目申报。”

“王牌学科培育计划”正式启动后,邓鑫元亲自挂帅,将李教授的量子计算团队、林博士的工业算法团队整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划拨5000万元专项经费。可刚推进一个月,就遭遇“人才瓶颈”——人工智能领域的张教授在入职前变卦,转投省会高校。

人事处长急得团团转:“邓校,南华理工给了张教授‘长江学者’头衔,还解决团队编制,咱们比不过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