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196章 寻梦男孩(一九六)

第196章 寻梦男孩(一九六)(1/2)

目录

一九六

周一清晨,林博士带着五人团队入驻华宇重工,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车间旁边的休息室。他们每天和工人一起上下班,盯着生产线的运行数据,晚上趴在电脑前调整算法参数。有一次,算法出现异常,导致生产线临时停机,林博士团队连续熬了两个通宵,终于找到问题根源——是企业老旧设备的信号干扰了数据传输。他们连夜优化算法的抗干扰模块,第二天一早就恢复了试点运行。半个月后,试点生产线的数据分析效率提升了18%,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2%,李斌拿着统计报表,亲自给邓鑫元打了电话:“邓校,你们的技术太牛了!我们准备全线推广,还要介绍其他企业跟你们合作!”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江城的制造企业。原本拒绝的企业纷纷找上门来,有的想引进林博士的算法,有的希望定制专属技术方案。邓鑫元趁热打铁,召开校委会,提出成立“科研转化中心”。

“我同意!”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丽华率先表态,“科研转化能倒逼教学改革,让学生跟着团队参与驻厂调试,比在实验室里学理论管用得多。教务处可以把科研转化项目纳入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参与。”

农业学院院长周志强也举双手赞成:“有了转化中心,我们的智能灌溉模型就能对接农户需求,针对性优化技术。我已经联系了周边县区的农业合作社,他们愿意提供试验田,要是能成功推广,既能帮农户增收,也能打响学校的农业技术品牌。”

机械学院院长赵明诚补充道:“我们学院的智能机床控制系统也遇到了转化瓶颈,转化中心可以帮我们对接企业需求,调整技术参数。建议中心设专门的‘校企对接岗’,由各院系派专人负责,避免信息脱节。”

校委会一致通过决议,“科研转化中心”很快挂牌成立,邓鑫元亲自担任主任,整合科研、教学、行政等部门资源,推出“定制化研发+驻场服务+后期维护”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中心成立半年,就承接了20个企业项目,成功转化科研成果12项,为学校带来1200万元转化收入,学生参与转化项目的比例也从15%提升到40%。

可就在科研转化势头正好时,一场“人才危机”悄然降临。省内一所重点理工大学——南华理工,看到江理的科研转化成效,开始暗中挖人。他们给林博士开出了双倍年薪、一套120平米的人才公寓,还承诺将他爱人安排到南华理工附属中学任教;几个核心团队的年轻教师也收到了猎头的电话,待遇个个诱人。

这天下午,林博士敲开了邓鑫元的办公室门,手里攥着一份南华理工的聘用函,脸色愧疚:“邓校,对不起,我……”他话没说完,就红了眼眶,“我不想走,在江理做科研很踏实,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这比高薪更重要。可我爱人在江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是教育学硕士,投了十几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南华理工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实在没法拒绝。”

邓鑫元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指责,也没有挽留,只是轻声问:“如果学校能解决你爱人的工作,把你的待遇提高到和南华理工差不多的水平,你愿意留下吗?”

林博士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真的?邓校,只要能解决我爱人的工作,待遇少点也行,我就想留在江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