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心儒(2/2)
百姓们见陛下这般亲和,都红了眼眶,连声道 “谢陛下”,起身拿起工具,干劲更足了。
温体仁见状,也不含糊,伸手将长衫下摆掖进腰带里,抄起一把镰刀就踏进了玉米地:“陛下,臣也来!” 他动作生疏,刚割了两株,手指就被玉米叶划了道小口子,却毫不在意,只转头对宋士义招手,“好孩子,过来,给爷爷说说,这一亩地能收多少穗玉米?”
宋士义跑过去,蹲在田埂边,捡起一个玉米穗数颗粒:“温爷爷,我爹教过,一个穗子大概有三百粒,一株玉米结一个穗,这一垄大概有五十株,十垄就是一亩……” 他边说边用树枝在地上算,温体仁凑着头看,时不时插一句:“那要是多松一次土,能多结几粒?”“这就是阳明先生说的‘事上磨炼’吧?”
两人你问我答,声音压得很低,却满是认真。温玉薇站在田埂上看着,忽然转头对岳承嗣笑道:“你看父亲,倒比在书房里时精神多了。” 岳承嗣伸手替她拂去落在发间的玉米须,点头道:“他这是找到了正经事做,心里亮堂。”
不远处,朱由检跟着老农割得有模有样,额角渗出汗珠,王承恩想递帕子,却被他摆手拦住:“别耽误干活。” 他割着玉米,忽然听见温体仁和宋士义在讨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笑着接话:“体仁啊,你给孩子讲这个,不如告诉他,看见老农累了,就替他割两垄,这就是‘仁’了。”
温体仁抬头笑:“陛下说得是!是老夫钻了牛角尖!”
岳承嗣站在田埂边,虽听不懂他们聊的经义,却看着这热闹的场面,也跟着哈哈大笑。风里的玉米香更浓了,夕阳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田地里的镰刀声、说笑声,混着渭水的流水声,凑成了最踏实的秋声。
待最后一捆玉米装上牛车,天已经擦黑。朱由检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对百姓们道:“都早点回去歇着,明日再接着干。” 百姓们齐声应和,望着君臣几人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
往行宫走时,温体仁忽然对朱由检道:“陛下,臣想求个事。” 朱由检转头看他:“你说。”“臣想让宋士义跟着臣,他教臣实务,臣教他儒道,咱们一起给陕西百姓多做些事。”
朱由检笑着点头:“好啊!这一老一小,倒成了陕西的宝贝了。”
月光洒在田埂上,几人的脚步声轻快,远处的村落里,已亮起了点点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