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婚下(1/2)
十月十五的西安城,晨光漫过城头时,朱雀大街的红绸已飘得热闹 —— 商户们把门板擦得锃亮,渭水渔民挑着满筐鲜鱼守在路口,连西安决战时激战过的校场边,都围满了拎着新麦的百姓,嘴里念叨着 “岳爷大婚,得去沾沾这太平喜气”。
不多时,马蹄声踏碎晨雾。岳承嗣一身正红喜服,腰束镶金虎头玉带,骑在通体乌黑的乌骓马上 —— 这马打小跟他,东征西讨多年,马鬃上系的红绸,在风里飘得像面小小的得胜旗。他卸了铠甲,肩背仍挺得笔直,眉宇间藏着 “死战过” 的沉毅,只是看向驿站方向时,眼神软得像渭水的晨波。
驿站门口,温玉薇被族妹搀扶着出来。大红绣裙上,金线绣的麦穗缠着鸳鸯,头顶红盖头,耳坠是铁质的小枪头样式 —— 枪头是她在西安决战后捡的断枪尖,磨去毛刺,找银匠打了细银钩当挂坠,轻轻晃着,透着股战场粗粝与女儿家的温婉。她没赶上决战,却记着进城时的模样:满街百姓捧着新麦,哭着给将士们磕头,嘴里喊着 “岳爷千岁!”“多谢将士们保咱活命!”,那场景,她记了好久。
岳承嗣翻身下马,大步上前,粗粝的手掌稳稳扶住她的胳膊,声音沉得稳妥:“走吧,回营。” 温玉薇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握剑握枪磨出来的,她轻轻 “嗯” 了一声,被他扶着踏上喜轿。
喜轿队伍往军营去,沿途百姓自发让开道路,有人往轿上抛洒新麦,有人高声喊着 “岳爷千岁!”。渭水渔民抬着鲜鱼跟在队尾,陕南农户举着麦穗,朱雀大街商户捧着糖画,几个曾是陕西兵的汉子举着酒坛喊:“岳爷!今儿个您大婚,咱陪您喝个痛快!” 岳承嗣在马上抬手笑应:“今日不聊战事,只喝喜酒!”
到了中军大帐外,岳家军的亲兵早已列阵相迎,马万年、牛大、王二、张三、杨四,还有岳山、岳河、岳平、岳安、吴奎等人站在最前,见他过来,齐齐拱手,声音洪亮:“恭喜岳大哥!” 岳承嗣笑着点头,拍了拍马万年的肩:“都进去吧,今日不醉不归!”
帐内摆着十几张方桌,新蒸的馒头、腌鱼、米酒摆得满满当当,将士代表和百姓围坐,热闹得像家宴。马万年拉着牛大凑到桌边,低声聊着开春后的边防巡查,岳山几人则和百姓说着地里的耕种技巧,暖意融融。
没一会儿,内侍唱喏:“陛下驾到 ——”
崇祯一身常服走进来,身后王承恩捧着两个锦盒,踏雪马在帐外嘶鸣应和。他笑着看向二人:“今日来贺婚,也送份贺礼。” 打开第一个锦盒,里面是一件绣金蟒袍,纹样精致,流光溢彩,“岳承嗣,西安决战你立此血战之功,朕已封你为陕西节度使,这蟒袍赐你,既是嘉奖你护西北之功,也是期许你守好陕西民生,日后进京,再行爵位封赏。”
岳承嗣双手接过蟒袍,单膝跪地:“臣谢陛下恩典!定以节度使之职守好陕西,护好西北百姓!”
崇祯又打开第二个锦盒,是套缠枝莲纹霞帔,绣工细密,温婉大气:“温氏,你父为次辅,你今又为岳节度使之妻,决战后助夫安抚民心、恢复田亩,功不可没。这二品诰命夫人的霞帔赐你,望你持家辅夫,共守陕西太平。” 温玉薇屈膝行臣礼,声音温婉却坚定:“臣妇谢陛下恩典!定尽心辅佐夫君,守好这刚安稳的陕西。”
待崇祯走后,帐内觥筹交错,马万年端着酒碗走到岳承嗣面前:“岳大哥,当年您教我枪法,今日您大婚,徒弟敬您一碗!” 岳承嗣仰头饮尽,牛大跟着起哄:“岳大哥,温姑娘贤惠,您可得多喝几碗!” 杨四、张三等人也围过来敬酒,帐内笑声阵阵,暖意顺着酒气漫满帐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