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孤寂(2/2)
岳承嗣直起身,抱拳躬身:“陛下唤臣前来,可是晋中之事有了消息?”
朱由检摇头,目光落在他肩头的伤处,转而问道:“岳卿,去年朕命你在黄河渡口拦截参与党争的官员家眷,你还记得吗?”
岳承嗣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声音铿锵:“陛下,臣怎会忘。那五十四人皆是通敌卖国、中饱私囊之辈,更暗中勾结藩王、图谋弑君,桩桩件件皆是大不敬之罪,当诛九族!若非陛下当机立断,臣截下他们私通后金的密信,后果不堪设想。”
“可如今,京中重臣都要朕为他们沉冤昭雪。” 朱由检拿起案上那封联名奏疏的副本,指尖点着 “李邦华” 三字,语气里裹着几分孤凉,“他们说李邦华等人是忠臣义士,说朕杀错了人。朕何尝不知,李邦华一生清廉,无贪腐之实,论品行,确是朝堂上的‘骨鲠之臣’。可他是程朱理学的儒林领袖,满朝官员都借‘理学正统’之名抱成团 —— 朕灭了东林党、楚党、齐党,若留着他,迟早还会跳出李党、王党,党争永无宁日。”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西安城墙上飘扬的龙旗,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如今的大明,不需要党争,不需要空谈‘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朕要的是新学说、新思想,要的是能让百姓有饭吃、让将士有粮饷的大明。可这条路,没人能明白朕 —— 他们只看见朕杀了‘忠臣’,看不见这江山早已烂到根里。”
议事厅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李清望着朱由检孤挺的背影,率先上前一步,双膝跪地,声音虽轻却坚定:“陛下,臣明白陛下之所思,亦懂陛下之所忧。臣先前只想做岳将军帐下主簿,打理垦荒之事,可自见陛下拆龙帐赈流民、斩贪吏安民心,又见岳家军弟兄为江山死战 —— 臣方知,陛下不是要做守成之君,是要做改天换地的英主。臣愿为陛下做改革路上的马前卒,替陛下推行新策,哪怕粉身碎骨,亦无怨无悔!”
岳承嗣闻言,也重重叩首,甲胄撞得地面作响,声音震得议事厅都颤了颤:“陛下!臣追随陛下多年,从渭水决战到西北立足,深知陛下之心系天下。臣愿为陛下保驾护航,以手中刀、麾下兵,护陛下改革之路周全,若有乱臣贼子敢阻新政,臣必斩其首、平其乱!”
朱由检猛地回头,望着阶下一同跪地的两人 —— 一个布衣沾泥,眼里是为民请命的赤诚;一个战甲带伤,肩上是护君保国的担当。他眼底的沉郁骤然散去,快步走下台阶,亲手将二人扶起,声音里添了几分滚烫的暖意:“好!好!有你二人在,朕这孤家寡人的路,便不算走得孤单。李清,你主理民生新策;岳卿,你执掌军权护佑 —— 咱们君臣同心,必能让这大明,换个新天!”
与此同时,晋中介休曹家西库房里,赵龙正借着月光拆看西安传来的密信。信纸只有短短一行:“诸弟兄需谨慎小心,苏虎留意渠家货单,朕在西安等你们回来。” 他攥着信纸,指腹蹭过 “朕在西安等你们” 几字,眼眶发红,转头对身旁扮作杂役的同袍低声道:“陛下记着苏虎在渠家的差事,弟兄们的血,没白流。”
那杂役点头,压低声音:“待苏虎摸清渠家货单里的通敌线索,咱们便汇合陈武,把乔家、曹家的账册凑齐,定能给陛下带回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