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孤寂(1/2)
崇祯十一年六月二十,西安府衙议事厅的晨光斜斜切进门缝,落在案上那幅渭水决战的残破战旗上,绣着的 “岳” 字被血渍浸得发暗。朱由检指尖捏着一枚磨得光滑的虎符,正出神时,王承恩轻手轻脚掀帘而入,怀里捧着两封密函,神色透着几分急切。
“陛下,两封急信。一封是皇后娘娘遣信鸽送来的家书,另一封是晋中锦衣卫六百里加急。” 王承恩将信呈到案前,目光扫过朱由检鬓角新添的白发,声音放得更柔。
朱由检指尖先触到皇后那封,信封上是周玉凤熟悉的娟秀字迹,却没立刻拆,转而拿起另一封 —— 信皮沾着暗红血渍,火漆印 “锦衣卫印” 裂了大半,边角被反复摩挲得发毛,显是传讯人一路攥着奔来的。他撕开火漆时指节泛白,信纸展开,赵龙的字迹潦草却透着股硬气,每一笔都像在刀尖上写就:
陛下亲启:臣率千余弟兄入晋半月,现已有百余人渗透八大晋商府邸:苏虎扮作渠家小管事掌采买,陈武混乔家当账房,臣则投曹家充护院守西库房,余下或扮货郎、或充乞丐,皆已站稳脚跟。然渗透途中,八百余弟兄为掩护同袍、传递密报,或自焚护账册,或战死引追兵,无一人屈膝。孙七、李九、王六等二十三人,皆在山神庙一战中以 “盗匪火并” 假象殉职,死前仍喊 “晋商通敌” 以证罪证。诸弟兄未辱锦衣卫威名,唯念家眷无依。望陛下安顿其亲眷,臣等必查得晋商通敌铁证,带弟兄们的名字回西安刻碑。臣赵龙 叩首
朱由检看完,手指在 “八百余弟兄” 几字上反复按压,指腹蹭过信上未干的血渍,那点温热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眶发紧。他将信折好,按在案上,声音沉得像浸了水的铁:“皆为大明勇士。承恩,即刻遣人将此信送回京师,交皇后亲办 —— 他们的家眷,一户户查清楚,抚恤金从‘抚西营’专款里双倍发放,孤儿寡母送入忠烈院,朕回京后亲自探望。再传口谕给赵龙:让那百余人切记小心谨慎,苏虎在渠家掌采买,更要留意往来货单,朕在西安等你们全须全尾回来。”
“奴才遵旨。” 王承恩躬身应下,见朱由检指尖仍按着那封血信,悄悄退到一旁。
朱由检这才拿起皇后的家书,指尖划过信封上 “陛下亲启” 四字,轻轻撕开。周玉凤的字迹温软,却透着几分慌乱:
陛下亲览:京中近日不宁,三十余位朝臣联名上书,恳请为李邦华等去年被斩之臣昭雪,言其 “未涉党争,实为忠臣”。臣妾以 “陛下在外督战,暂压奏疏” 搪塞,然群臣连日跪宫门外,臣妾已难压制。臣妾腹中子日渐沉重,太医说下月便要临盆。太子与三皇子慈炯每日在宫门口盼着,问 “父皇何时带岳将军回来”。袁贵妃常来宫中,坐立不安,总问陛下归期;田贵妃前日携了新制的小曲,说要等陛下回来弹唱,还亲手绣了个 “平安符”,让臣妾一并寄去。陛下在外征战辛苦,切勿忧思过甚,臣妾与孩儿们在京中等陛下平安归来。玉凤 顿首
朱由检看着信,指尖抚过 “下月便要临盆” 几字,嘴角牵起一抹极淡的笑,眼底却沉得发暗。他将信纸叠好,塞进袖中,刚要说话,门外传来脚步声,侍卫通报:“岳节度使与李清先生求见。”
“让他们进来。”
岳承嗣一身半旧的战甲,甲片上还留着渭水决战的刀痕,肩头的伤刚拆了药布,走路时仍微微倾斜;李清跟在后面,布衣上沾着泥土,手里还攥着本垦荒簿册,显是刚从农庄赶来。二人进门便要跪拜,朱由检抬手:“免礼吧,都是自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