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亲征陕西5(2/2)
“臣遵旨!” 小乙与王承恩再不敢多言,立刻召集人手行动。锦衣卫的刀鞘挑开龙帐的金线,白杆兵卸下马背上的粮袋,太监们捧着钱财走到流民中间,一一分发。唯有那面龙纛,始终由两名锦衣卫稳稳擎着,在风里飘展,像一面定心旗,让流民们看着便多了几分安稳。
火塘很快支了起来,米粥的香气在官道上弥漫开来,流民们捧着粗瓷碗,看着碗里温热的米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一名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颤抖着跪在朱由检面前:“陛下,您拆了仪仗、散了粮草,往后您可怎么办啊?”
朱由检弯腰扶起她,声音温和却坚定:“朕是来收复陕境的,不是来享受的。只要你们能活下去,只要陕境能平定,朕少吃几顿、多走几里路,算得了什么?”
话音刚落,所有流民都跪了下来,对着朱由检连连磕头,额头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哭声里满是感激:“谢陛下!陛下圣明!大明万岁!” 有老人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珍藏的干野菜,非要塞给朱由检;有孩童举着刚分到的窝头,踮着脚想递给 “给百姓饭吃的好皇帝”。朱由检一一接过,又把窝头分给身边的锦衣卫,眼眶却悄悄红了。
待物资全部分发完毕,朱由检看了一眼那片搭好的简易棚子 —— 明黄的帐布此刻成了流民的庇护所,再望了望陕境的方向,对小乙、马兰与剩余的两百锦衣卫、两百白杆兵道:“陕境的百姓还在等,咱们走子午道,穿秦岭,直抵西安!日夜兼程,不得耽误!”
队伍立刻出发,擎着龙纛的锦衣卫走在最前,黄色的旗帜在风里飘展,指引着方向。白日里,他们顶着烈日赶路,锦衣卫在前侦查,白杆兵在后护卫;夜里,他们借着月光前行,朱由检也只在马背上歇片刻,从不敢停下脚步。行至第五日,队伍终于进入秦岭地界,山路愈发崎岖,有的地方需牵着马爬山,马蹄踩在碎石上打滑;有的地方要踩着冰冷的溪水过河,水没过脚踝,冻得人骨头疼。可没有一个人抱怨,连最年轻的锦衣卫校尉,都咬牙跟上队伍 —— 他们见过陛下散财救民的决绝,也懂陕境百姓的期盼,更知道那面龙纛背后,是万千百姓的指望。
当行至一处山谷时,马兰突然勒住马,指着谷中残留的营垒与水痕:“陛下,这里就是罗虎残兵先前躲守的地方,秦将军正是在此,以七十人击败了罗虎的队伍。”
朱由检勒住马,目光投向谷中 —— 虽过去没多久,谷底仍能看到当时厮杀的痕迹,岸边的石头上还留着兵刃砍过的印记,溪水旁的土坡上,似乎还能寻到临时筑坝的残土。他望着这片山谷,轻声感叹:“以少胜多,护的是身后百姓,这份忠勇,不仅朕记得,大明的百姓也会记得。”
马兰与身旁的白杆兵闻言,纷纷挺直了脊背,握着长枪的手更紧了 —— 这份被天子与百姓记挂的忠勇,是他们前行的底气。
朱由检不再多言,轻轻一夹马腹,目光落在前方飘展的龙纛上,声音里带着不容动摇的决绝:“走!早日到西安,早日平定乱局,别让陕境的百姓再等!”
马蹄声再次响起,在秦岭的山谷中回荡。擎着龙纛的队伍像一支离弦的箭,朝着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的群山渐渐远去,前方的天际线,正一点点透出属于希望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