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51章 城门接皇后,晚朝定粮道

第51章 城门接皇后,晚朝定粮道(2/2)

目录

“诸位都来看清楚,” 崇祯手指点在粮道布防图上的潼关段,“岳承嗣在商州等着粮草,孙承宗在西安撑着,咱们要是送晚了,这两处都得丢。洪承畴,你是兵部尚书,京畿的储备粮怎么调,护送的兵怎么派,你来说。”

洪承畴上前一步,目光落在粮册上:“陛下,京畿通州有两万石储备粮,臣可令京营副将率五百骑兵、两千步兵护送,走陆路经保定、真定至河南洛阳,再转潼关,五日内必能到。沿途的驿站,臣已让兵部提前打招呼,让他们备好马匹,确保运输队不耽误行程。”

“好,” 崇祯又看向徐光启,“户部这边,河南、山东的粮怎么调?黄河解冻后,水运的事怎么安排?”徐光启躬身道:“陛下,河南府有三万石存粮,山东济宁有两万石漕粮。黄河解冻后,济宁的两万石可走水运至陕州,再转陆运至西安,比陆路快十日;河南的三万石走陆路经潼关至商州,正好跟京畿的粮草错开时间,不会挤在一条道上。只是水运的漕船,得让工部去修,还有暗礁,也得派水手清理。”

王承恩这时又递上一份密报:“陛下,东厂探到,工部营缮清吏司的郎中赵德,收了漕船商人的贿赂,把该修的漕船都报成了‘完好’,现在济宁港有十五艘漕船漏着水,要是用了,粮食得泡坏一半。” 崇祯脸色一沉:“温体仁,你即刻让人把赵德抓起来,抄家充军!再派吏部的人去工部,盯着他们修漕船,三日内必须修好,修不好,工部尚书也别当了!” 温体仁立马应声:“臣遵旨!”

秦良玉这时也开口:“陛下,运粮的民夫不够,臣已让河南、山东的地方官府,按‘以工代赈’的法子,招募流民当民夫,管饭还发工钱,流民们都愿意来。只是民夫的调度,得让户部派官员盯着,别让地方官克扣工钱。” 王承恩补充:“陛下,奴才已派了东厂密探混在民夫里,要是有地方官克扣,密探会直接给奴才传信,奴才再禀报陛下。”

一直没说话的史可法这时上前:“陛下,粮道的驿站也得整饬。东厂探到,潼关以西的三个驿站,驿卒都跑了,没人传递情报。臣可令都察院派御史去,三日内把驿卒招齐,再让锦衣卫派些人协助,确保粮道的情报能及时传回来 —— 岳家军什么时候到商州,粮草什么时候到,都得有准信。”

崇祯点头,目光扫过殿内:“还有谁有话要说?要是没话说,就按这个方案办 —— 洪承畴管京畿粮草护送,徐光启管河南、山东粮调度,秦良玉管粮道安全和民夫,温体仁管官员任免和查贪腐,史可法管驿站和情报传递,王承恩,你让东厂的人盯着所有人,谁要是敢耽误事,不管他是谁,都给朕抓起来!”

“臣遵旨!”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烛火通明的太和殿里回荡。王承恩这时又捧上一份密报,是刚从陕境传来的:“陛下,岳家军已过商州,离西安还有四日路程;孙承宗老将军派密使突围,说西安内城的粮草还够五日,只要粮草能在五日内到,就能守住。” 崇祯接过密报,心里松了口气,手指在 “五日内到” 的字样上顿了顿:“好,只要粮草能到,西安就守得住。今日晚朝就到这,所有人都去办差,三日之内,朕要看到漕船修好、粮草上路,要是办不好,朕唯你们是问!”

散朝时,夜色已深,王承恩跟着崇祯往乾清宫走,低声道:“陛下,奴才已让东厂密探盯着张谦、李茂、赵德的家,他们藏的赃银,奴才会一并抄出来,充作军饷。” 崇祯点头:“好,你做得好。这粮道,就是岳家军的命,也是大明的命,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晚风从宫墙吹过,带着些许凉意,可崇祯的心里却燃着一团火 —— 有王承恩盯着暗处的贪腐和敌情,有洪承畴、秦良玉他们盯着明处的粮道调度,这一次,定能把粮草按时送到陕境,定能守住西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