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43章 开封恤民化嫌隙

第43章 开封恤民化嫌隙(2/2)

目录

“温大人不必多礼。” 周皇后扶起他,目光落在衙署墙上贴满的流民名册上,“本宫沿途所见,流民惨状远超奏报,大人可有安置之法?”

温体仁叹了口气,指着舆图上黄河沿岸的荒地:“如今是黄河枯水期,臣已让人丈量出两千亩荒地,打算组织青壮开垦;另外黄河河道淤积严重,臣想趁枯水期清淤泥、挖灌溉渠道,既疏了水患,也能让流民有活干。只是…… 人手和粮饷实在紧张。”

“人手与粮饷,本宫都带来了。” 周皇后接过话头,“京里来的女眷,可负责登记流民、安抚妇孺、分发物资;流民中的青壮,分两拨劳作 —— 一拨随大人开垦荒地,一拨去黄河清淤挖渠,按工发赈。具体章程本宫已拟好:流民每日做工可得五文钱,管两顿饭,每顿饭是杂粮粥加半块麦饼;若能超额完成开垦或清淤任务,额外赏两文钱,再给一斤粗粮带回家。开垦出的荒地,按户分给流民,日后收成归他们所有,只需向官府缴纳少量赋税。”

温体仁眼睛一亮,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娘娘这法子,既解了流民的饥寒,又给了他们长久的生计!臣这就去安排,先把荒地划分成‘安业庄’‘济民庄’‘太平庄’,每庄设里正,由流民中威望高的人担任,方便管理。”

接下来的日子,开封城外渐渐有了生机。温体仁每日天不亮就去田里,带着流民用镐头挖冻土,手上磨出了血泡,就用布条裹住继续干;周皇后则领着女眷们,每日穿梭在各庄子与河堤之间 —— 林楚瑶与苏轻语把破庙里的妇孺照顾得极好,林楚瑶教孩子们认字,苏轻语给妇人熬汤药,连以前最娇气的林楚瑶,都能熟练地给孩子喂粥,手上沾了污渍也不在意;温体仁的嫡女温玉薇,也没了往日 “首辅之女” 的骄纵,每日跟着容嫔去河堤给青壮送热汤,看见流民的孩子冻得脚疼,便把自己的棉靴脱下来给孩子穿,自己则穿着单鞋在雪地里走。

有次周皇后去 “安业庄” 巡查,正见温玉薇蹲在田埂上,帮一位老流民拾掇菜苗。老流民感激地握着她的手,老泪纵横:“温小姐真是菩萨心肠啊!以前京里来的贵人,见了我们都躲着走,您却肯帮我们种菜,还给我们送棉衣……” 温玉薇红了脸,轻声说:“老人家,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该做的。以前我在京里不懂事,不知道百姓这么苦,现在才明白,能帮大家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周皇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场赈灾不仅安顿了流民,更让那些养尊处优的京圈小姐,真正懂得了 “民生疾苦” 四个字的重量;而那些曾因党争产生的嫌隙,也在共同救助流民的过程中,一点点融成了 “共护大明” 的心意。

当晚,周皇后在灯下给朱由检写奏折,字迹里满是暖意:“开封流民已安置过半,青壮开垦荒地五百亩,黄河清淤亦有进展。京眷女眷皆尽心,林氏、苏氏弃嫌隙而共恤民,温氏女亦脱骄纵而亲劳作。河南虽苦,然民心渐聚,假以时日,定能安稳。”

此时的御书房内,朱由检看着奏折,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他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道:“皇后辛苦了。河南之事,你处置得极好。待流民安置妥当,朕便派户部官员去河南,再拨粮草,助温体仁与你稳固民生。”

窗外的雪还在下,可河南开封的土地上,却已透着一丝春的希望 —— 那是流民眼中重燃的生机,是京圈小姐们蜕变的心意,更是周皇后用仁心与智慧,为大明种下的安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