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密旨封候托老臣,三线密旨稳边疆(1/2)
崇祯十年五月,陕西的风沙顺着御书房窗缝钻进来,落在案头那份 “李自成部逼近西安” 的密报上。朱由检指尖摩挲着 “孙承宗” 三字,想起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臣 —— 前世他镇守辽东筑关宁锦防线,却遭东林党排挤罢官,最终殉国于高阳。这一世,绝不能让忠良再蒙冤,更要借他的威望稳住陕西乱局。
“王承恩,取锦缎来,朕要亲拟密旨。” 朱由检声音沉而有力,眼底带着决断。
王承恩捧来明黄色锦缎,看着皇帝提笔蘸墨,先落 “封爵” 二字,笔锋厚重:“朕念孙承宗忠勇一生,镇守辽东有功,今陕西危局,特封你为‘陕西侯’,食邑千户,赐‘太子太师’衔,节制陕西全省卫所兵马、地方团练,可调动省内一切粮饷、军械,无需经六部核准。”
写到 “临机之权” 时,朱由检的笔顿了顿 —— 孙承宗年事已高,需给他扶持亲信的权力,才能真正掌控陕西:“准你在陕西境内提拔将官,凡你举荐之人,无论出身,朕皆照准;若地方官有抗命、通敌者,你可先斩后奏,事后只需奏报朕知晓即可。另,赐你‘尚方剑’一柄,如朕亲临,可镇陕西文武百官。”
最后,他特意添上粮饷与援军的安排,解老臣后顾之忧:“内库拨银五万两,由东厂暗线护送至关中,专供你招募兵马、赈济流民;锦衣卫锐锋营选两百精卒,扮作商队下月驰援,听你调遣。你只需守住西安府,收拢流民编练‘陕西内镇’,待时机成熟,再合兵围剿李自成。”
密旨写罢,朱由检盖下随身玉印,递给王承恩:“选东厂最稳妥的番子,乔装成驿卒,亲自送到孙承宗府中,务必当面交给他,途中若遇盘查,直接亮东厂腰牌,不得延误。”
王承恩刚要退下,朱由检又想起一事:“再带口谕给孙侯 —— 若他觉得精力不济,可举荐一子或一亲信协助统兵,朕许其‘副总兵’之职,与他同掌‘陕西内镇’。”
送走王承恩,朱由检又提笔拟另外两道密旨。给左良玉的密旨中,除了 “节制两湖团练、私招兵马” 的权限,还特意加了 “若需粮草,可从江南盐税中抽四成”—— 他知道左良玉贪利,多给些粮饷自主权,才能让他尽心去堵张献忠的军械渠道。
给卢象升的密旨,则重点强调 “合兵之权”:“你率天雄军北上后,祖大寿关宁军需听你调遣,若他有推诿,可凭此密旨暂夺其兵权;内库拨十万两军饷,由锦衣卫三百精卒护送至锦州,沿途避开后金哨探。另,密召洪承畴即刻卸陕西三边总督之职,改任兵部左侍郎,由东厂专人接应入京,协助你统筹粮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