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 第369章 帝王疑心

第369章 帝王疑心(1/2)

目录

黑石口惨败的血腥气息,似乎透过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弥漫在了庄严肃穆的宣政殿内。连日来,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弹劾顾廷烨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御案。那些原本只是私下流传的猜忌与“风闻”,在确凿的军事损失面前,仿佛被骤然赋予了某种沉甸甸的重量,压得人喘不过气。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年轻的新帝独自坐在宽大的龙案之后,面前堆积如山的,除了关于黑石口善后、边关增兵的紧急公文,便是那一道道言辞激烈、直指宁国公的弹劾奏章。他俊朗的眉宇紧紧锁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方冰凉的玉镇纸,那冰冷的触感,却无法冷却他心中翻腾的焦躁与疑虑。

他曾无比信赖顾廷烨。是顾廷烨,在昔日的宫变中,以雷霆手段稳定局势,护佑他登上帝位;是顾廷烨,多年征战,荡平边患,为他扫清登基初期的外忧;也是顾廷烨,推行互市,革新军制,展现出卓越的文治之才,成为他坐稳江山最坚实的支柱。在他心中,顾侯爷一直是那个可以托付江山社稷、可以倚为肱骨的“顾叔”。

可如今……

那血淋淋的战报,两千将士的亡魂,被荼毒的边民,像一根根毒刺,扎在他的心上。周正清等御史的诘问,一遍遍在他脑中回响:“军情因何泄露?若非位高权重、掌控枢密者,谁能知之甚详?”“前有流言蜚语,后有边关之败,岂能尽是巧合?”

他试图说服自己,这只是敌人的离间之计,是朝中宵小之辈的构陷。顾叔绝不会背叛他,背叛这个他们一同守护的大周。

然而,另一个声音,一个属于帝王、自幼便被太傅和母后灌输的“帝王心术”的声音,却在冰冷地提醒他:顾廷烨,权势太重了。枢密院在他掌控之中,边关大将多出其门下,朝中依附者众,民间声望卓着,甚至连他的妻子,也拥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力……这样的人,一旦心生异志,所造成的破坏,将远超任何外敌。

“功高震主……”

这四个字,如同鬼魅,在他心头盘桓不去。他想起了母后前几日看似无意提起的前朝旧事,那位同样战功赫赫、最终却因部下拥戴过甚而引得君上猜疑、不得善终的名将。当时他只当是闲谈,如今想来,母后那温和的话语里,是否也藏着深深的忧虑?

他还年轻,他的帝位,需要绝对的稳固。任何一点可能威胁到这稳固的因素,都必须被谨慎对待,哪怕……哪怕这个因素,是他曾经最信任的人。

信任,在冰冷的现实和层出不穷的疑点面前,开始出现了细微却清晰的裂痕。

次日朝会,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凝重。关于黑石口之败的调查尚无明确进展,但要求顾廷烨避嫌、暂停职务以利调查的呼声,却越来越高。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周正清等几个御史,一些中立的、乃至原本亲近顾廷烨的官员,在巨大的压力和扑朔迷离的局势下,也开始保持沉默,或出言建议“暂避风头,以安人心”。

顾廷烨依旧立于班首,面容冷峻,沉默如山。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来自御座方向的、审视的目光,变得与以往不同。那目光里,少了信赖,多了权衡与猜度。

争论到了最激烈的时刻,一位素以老成持重着称的阁老,颤巍巍出列,躬身道:“陛下,黑石口之败,震惊朝野,军情泄露之事,必须彻查到底。宁国公身为枢密使,于情于理,在此案查明之前,确应暂避嫌疑,以免……以免物议沸腾,干扰查案,亦动摇军心民心啊!老臣恳请陛下,为顾全大局,暂行夺情之举。”

这番话,说得委婉,却代表了朝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无论如何,顾廷烨身处旋涡中心,继续执掌枢密院,确实已不合适。

满殿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御座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